[实用新型]高强度耐磨羊绒纱线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70329.7 | 申请日: | 2020-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23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 发明(设计)人: | 沈子明;戴敏;沈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高盛毛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2G3/44 | 分类号: | D02G3/44;D02G3/32;D02G3/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刘晓阳 |
| 地址: | 31301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耐磨 羊绒 纱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耐磨羊绒纱线,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芯纱(1)、抗菌内表层(2)和耐磨外表层(3);所述芯纱(1)为一股氨纶纤维纱(11)、一股丙纶纤维纱(12)和一股棉纤维纱(13)相互加捻的结构;所述抗菌内表层(2)为以芯纱(1)作为中心的芯线,在芯纱(1)外侧双螺旋包缠羊绒长纤维纱(21)和纳米银离子复合纤维纱(22)的结构;所述耐磨外表层(3)为呈螺旋状缠绕在抗菌内表层(2)外侧的复合纱线。本实用新型具有抗拉性和耐磨性好、原材料成本较低、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纱线,特别是一种高强度耐磨羊绒纱线。
背景技术
羊绒纤维作为动物纤维成本高昂且产量稀少,市面上由纯羊绒纱线制成的织物也较少,由于纯羊绒纱线制成的织物成本高且其抗拉性和耐磨性不是特别好,使羊绒织物的使用寿命较短,因此,以羊绒纱线为原材料之一制成的混合纱线是目前更受欢迎的一类纱线,为了提高这种混合纱线的综合性能,纺织行业中的各研发团队也是煞费苦心,不仅需要控制好纱线中羊绒的含量,更是需要考虑到其使用寿命以及制造的便捷性等因素。因此,现有的羊绒纱线存在抗拉性和耐磨性较差、原材料成本较高、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耐磨羊绒纱线。它具有抗拉性和耐磨性好、原材料成本较低、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高强度耐磨羊绒纱线,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芯纱、抗菌内表层和耐磨外表层;所述芯纱为一股氨纶纤维纱、一股丙纶纤维纱和一股棉纤维纱相互加捻的结构;所述抗菌内表层为以芯纱作为中心的芯线,在芯纱外侧双螺旋包缠羊绒长纤维纱和纳米银离子复合纤维纱的结构;所述耐磨外表层为呈螺旋状缠绕在抗菌内表层外侧的复合纱线。
前述的高强度耐磨羊绒纱线中,所述复合纱线为铜氨纤维纱和腈纶纤维纱呈螺旋状交捻的结构。
前述的高强度耐磨羊绒纱线中,所述铜氨纤维纱和腈纶纤维纱螺旋交捻结构的长度方向上等间隔地布置有涤纶纤维纱。
前述的高强度耐磨羊绒纱线中,所述涤纶纤维纱缠绕在铜氨纤维纱和腈纶纤维纱螺旋交捻结构的外侧,每处涤纶纤维纱缠绕的圈数为2-4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内至外依次为芯纱、抗菌内表层和耐磨外表层,其中,芯纱为一股氨纶纤维纱、一股丙纶纤维纱和一股棉纤维纱相互加捻的结构,加捻后的结构作为芯线兼顾了弹性和吸湿性,长度方向上的抗拉性有一定的保障,芯纱的外侧为抗菌内表层,抗菌内表层具体为在芯纱外侧双螺旋包缠羊绒长纤维纱和纳米银离子复合纤维纱的结构,使包缠后的纱线具有羊绒纤维的柔软、保暖、弹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抗菌内表层外侧的耐磨外表层为使用的是一种复合纱线,复合纱线为铜氨纤维纱和腈纶纤维纱呈螺旋状交捻的结构,腈纶纤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羊绒的手感,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而铜氨纤维高强耐磨且手感柔软,很好地提高了纱线整体的耐磨性,同时也能很好地保护内侧的羊绒长纤维,使其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另外,铜氨纤维纱和腈纶纤维纱螺旋交捻结构的长度方向上等间隔地布置有涤纶纤维纱,涤纶纤维纱具体是呈若干圈缠绕在铜氨纤维纱和腈纶纤维纱螺旋交捻结构的外侧,使得铜氨纤维纱和腈纶纤维纱螺旋交捻后的复合纱线在受到摩擦或挤压等情况时不易散开,同时涤纶纤维纱也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耐磨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抗拉性和耐磨性好、原材料成本较低、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3是芯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复合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高盛毛纺有限公司,未经湖州高盛毛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703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