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水污染防治用一体化过滤罐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768044.X | 申请日: | 2020-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9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 发明(设计)人: | 郭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雪文 |
| 主分类号: | B01D33/23 | 分类号: | B01D33/23;B01D33/76;B01D33/74;B01D33/5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刘颖棋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水污染 防治 一体化 过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水污染防治用一体化过滤罐,包括罐体和支撑脚,所述罐体的顶端一侧设置有进水口,底端设置有出水口和排污口,所述罐体的前端面中心处设置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罐体的侧壁延伸至内部并套接有固定环。本实用新型中,过滤槽在进水口的下方进行污水截流,水流通过过滤孔从出水口排出罐体的内部,颗粒物滞留在过滤槽的内部,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固定环顺时针转动,固定环的转动带动过滤槽转动,过滤槽在转动过程中从V形逐渐转变为倒V形,过滤槽在转变的过程中内部的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掉落并通过排污口排出罐体的内部,从而实现了污水的过滤,且不会造成过滤槽封堵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水污染防治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水污染防治用一体化过滤罐。
背景技术
“水污染防治”是指对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的预防和治理。为了降低水污染,人们往往采用过滤罐来对污水进行过滤,现有的地下水污染防治用一体化过滤罐进行过滤时很容易产生堵塞,使得内部的过滤装置需要进行定期的清理,提高了地下水污染防治用一体化过滤罐的维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地下水污染防治用一体化过滤罐进行污水过滤时容易出现堵塞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地下水污染防治用一体化过滤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水污染防治用一体化过滤罐,包括罐体和支撑脚,所述罐体的顶端一侧设置有进水口,底端设置有出水口和排污口,所述罐体的前端面中心处设置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罐体的侧壁延伸至内部并套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部设置有过滤槽,所述过滤槽的底部开设有过滤孔,所述罐体远离出水口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敲击件,所述敲击件包括连杆、球体和弹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过滤槽为V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杆的一端与球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罐体的内侧壁铰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连杆弹性连接,另一端与罐体的内侧壁弹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敲击件位于过滤槽的上下两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过滤槽设置有至少六个且关于固定环呈周向均匀分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罐体的前端面设置有可视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出水口和排污口之间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为倒V形结构。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过滤槽、分隔板、进水口和排污口的设置,过滤槽在进水口的下方进行污水截流,水流通过过滤孔从出水口排出罐体的内部,颗粒物滞留在过滤槽的内部,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固定环顺时针转动,固定环的转动带动过滤槽转动,过滤槽在转动过程中从V形逐渐转变为倒V形,过滤槽在转变的过程中内部的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掉落并通过排污口排出罐体的内部,从而实现了污水的过滤,且不会造成过滤槽封堵塞。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敲击件的设置,过滤槽在转动时会碰撞到敲击件,过滤槽与球体接触并带动连杆发生转动,弹簧压缩,过滤槽与球体脱离时,在弹簧的复位作用下连杆带动球体产生一定幅度的摆动,球体在摆动过程中对下一个过滤槽产生撞击效果,从而将粘连在过滤槽内部的残留物与过滤槽分离,提高了过滤槽的清理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雪文,未经陈雪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680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挖掘机斗齿压铸模具
- 下一篇:一种并联式油气回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