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枕骨固定结构及颈椎后路固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66037.6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52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猛;陈荣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益宁(厦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68 | 分类号: | A61B17/68;A61B17/70;A61B17/8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郭锦辉;陈艺琴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枕骨 固定 结构 颈椎 后路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枕骨固定结构及颈椎后路固定系统,包括支撑部、连接部、左翼和右翼;所述支撑部用于贴合头骨;所述连接部的上端连接所述支撑部;所述左翼和所述右翼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下方,且所述左翼和所述右翼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左翼和所述右翼用于连接枕骨固定板支撑棒;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用于贴合头骨的支撑部、用于连接支撑部、左翼以及右翼的连接部、用于连接枕骨固定板支撑棒的左翼和右翼由现有技术中的分离式改变为一体式,免除了原有分离式中将零件组合的步骤,使得手术操作更便捷快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临床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枕骨固定结构及颈椎后路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枕颈结合区,也称作枕寰枢复合体,由枕骨、寰椎、枢椎及其相互联系的关节和韧带等结构组成,在解剖结构上与重要的神经、血管毗邻。临床上各种类型的枕颈交界疾患较为常见,而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使得枕颈结合区疾患的治疗方式一直都是脊柱外科的重点难点;因而,颈椎后路固定系统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医疗器械。
现有市面上的颈椎后路固定系统大部分由固定板、连接器和螺钉组成,再配合连接棒、椎弓根螺钉和椎弓根螺帽来实现颈椎后路固定,这种方案存在如下缺点:
1、现有市面上的颈椎后路固定系统的固定板无上段支撑板,或者支撑板面积小,只是起到连接作用,并不能有效保护头部跟颈椎之间的转动,手术后容易滑移,使其无法达到效果,增加手术风险;
2、现有市面上的颈椎后路固定系统的固定板上的连接器安装孔无可调节滑槽,这样会造成医生手术耗费时间较多,增加手术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专利名。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枕骨固定结构,包括支撑部、连接部、左翼和右翼;所述支撑部用于贴合头骨;所述连接部的上端连接所述支撑部;所述左翼和所述右翼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下方,且所述左翼和所述右翼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左翼和所述右翼用于连接枕骨固定板支撑棒。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呈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连接部、左翼和右翼为一体式板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枕骨固定结构还包括螺栓;所述支撑部和所述连接部上均设有锁定孔,通过所述螺栓和所述锁定孔将头骨固定于所述枕骨固定结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上所述锁定孔的数量为3个,所述连接部上所述锁定孔的数量为2个。
进一步地,所述左翼和所述右翼上均设有连接孔,所述枕骨固定结构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枕骨固定板支撑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的形状为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为左右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椭圆形的长轴是短轴的1.5倍-2倍。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的弧度为2度至15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颈椎后路固定系统,包括位于上半部分的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枕骨固定结构、位于下半部分的寰枢椎人工关节装置和连接所述枕骨固定结构与所述寰枢椎人工关节装置的所述枕骨固定板支撑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枕骨固定结构和颈椎后路固定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用于贴合头骨的支撑部、用于连接支撑部和左翼以及右翼的连接部、用于连接枕骨固定板支撑棒的左翼和右翼由现有技术中的分离式改变为一体式,免除了原有分离式中将零件组合的步骤,使得手术操作更便捷快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益宁(厦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益宁(厦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660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肛肠科手术辅助治具
- 下一篇:一种伞形建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