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阑尾炎手术的拉扩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65764.0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17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兰辉亮;朱顺芳;郑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辉亮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刘宇宸 |
地址: | 5543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阑尾炎 手术 拉扩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阑尾炎手术的拉扩器,齿条A一端与拉扩板A固定连接;齿条B一端与拉扩板B固定连接;拉扩板A与拉扩板B相对分布;齿条A、齿条B分别贯穿在错位块的通孔并与齿轮两侧啮合;旋转杆与齿轮可拆卸固定连接。拉扩板A、拉扩板B与患者身体切口的两侧肉接触,错位块上的凹槽向外,一位医生旋转杆带动齿轮逆时针旋转,齿条A、齿条B在齿轮的旋转作用下使得拉扩板A、拉扩板B相距拉开,从而使得切口形成手术空口,手术时,一位医生的左手或右手交换握住旋转杆不动,另一位医生进行手术,解决了目前负责拉钩拉的医生劳动强度大、增加了患者手术费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阑尾炎手术的拉扩器。
背景技术
在进行阑尾炎手术时,鉴于医疗流程规章的规定,手术时对患者的身体部位切开手术的切口尽可能小;在手术时,需要至少三位医生配合,才能完成手术,因为切口小,切口两侧的肉会向切口内合拢,所以手术时,需要两位医生使用拉钩将切口拉开,使得切口上形成手术空口,而后,另一位医生经手术空口对位于视野深处的阑尾炎进行切割手术;由于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负责使用拉钩的两位医生,需要使用拉钩保持对身体切口的拉力,手术的过程中负责拉钩拉的医生手术劳动强度大,由于是需要两位拉钩的医生,增加了患者的手术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阑尾炎手术的拉扩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阑尾炎手术的拉扩器,包括:拉扩板A、齿条A,齿条A一端与拉扩板A固定连接;
拉扩板B、齿条B,齿条B一端与拉扩板B固定连接;拉扩板A与拉扩板B相对分布;
错位块、齿轮,所述错位块由上至下使用凹槽,齿轮位于凹槽内;所述错位块两侧上由前至后设有两组使得齿条A、齿条B的通孔,齿条A、齿条B分别贯穿在错位块的通孔并与齿轮两侧啮合;
旋转杆,旋转杆与齿轮可拆卸固定连接。
所述齿条A、齿条B、错位块、齿轮均为两个,并且间隔对称分布。
所述旋转杆末端设有螺纹,齿轮上设有螺孔,转杆螺纹端与齿轮螺孔啮合;转杆螺纹端与齿轮螺孔啮合在齿轮放于错位块凹槽内时先完成连接。
所述齿条A、齿条B与错位块上的通孔存在零点二至零点五毫米的间隙;使得齿条A、齿条B能在错位块上快速的前后移动。
所述齿轮的底面与错位块的凹槽底面接触;所述齿条A、齿条B与齿轮的上部啮合,齿条A、齿条B底面与错位块的凹槽底面存在间距;当齿条A、齿条B与齿轮啮合运动时,啮合磨损的材料位于凹槽底内,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所述齿条A与拉扩板A一体式连接。
所述齿条B与拉扩板B一体式连接。
所述旋转杆上末端为弯曲状;便于握紧。
所述拉扩板A、拉扩板B为圆弧状;避免拉扩板A、拉扩板B为直板型时导致切口的肉体出现集中形变应力的情况,降低患者的疼痛感。
所述拉扩板A上外侧面设有V形集结槽A;所述拉扩板B上外侧面设有V形集结槽B;使得患者累积的肉体集结于V形集结槽A、V形集结槽B内,避免累积的肉体出现严重的挤压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拉扩板A、拉扩板B与患者身体切口的两侧肉接触,错位块上的凹槽向外,一位医生旋转杆带动齿轮逆时针旋转,齿条A、齿条B在齿轮的旋转作用下使得拉扩板A、拉扩板B相距拉开,从而使得切口形成手术空口,手术时,一位医生的左手或右手交换握住旋转杆不动,另一位医生进行手术,解决了目前负责拉钩拉的医生劳动强度大、增加了患者手术费用的问题,降低了劳动手术强度和患者手术费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辉亮,未经兰辉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657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腹腔镜下取胆结石的工具
- 下一篇:一种用于下颌升支定位的正颌外科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