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防伪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31091.7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9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方圆;孙强;俞骏豪;张亮;郭骏;张懿操;盛剑桥;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H01Q1/22;H01Q1/38 |
代理公司: | 成都佳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66 | 代理人: | 任远高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区块 技术 电子 防伪 标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防伪标签,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敷贴的防护层、天线贴片层和粘贴层,以及设置在粘贴层的底部、用于粘贴前防护的贴膜层;所述天线贴片层包括结构相同、且呈矩形形状的第一金属基片和第二金属基片,连接在第一金属基片与第二金属基片之间的第一微带组件、第三微带组件和第二微带组件,以及连接在第一金属基片与第二金属基片之间的第四微带组件、第六微带组件和第五微带组件。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廉、安全可靠等优点,在区块链安全追溯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区块链安全追溯技术领域,尤其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防伪标签。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其是一种通信技术(俗称电子标签)。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通常情况下,射频为微波,其频率在1-100GHz之间,并适用于短距离识别通信。众所周知,射频识别系统由RFID电子标签与RFID读写器,其中RFID读写器也分移动式的和固定式的,目前RFID技术应用很广,如:图书馆、门禁系统、食品安全溯源等。在区块链安全追溯技术领域,待追溯的产品需要有且仅有一个唯一的身份信息,以保证追溯可靠;传统的二维码、条形码等等识别码容易被替换或伪造,区块链采集的追溯信息极大可能是非真实的。
因此,急需要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廉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防伪标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防伪标签,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防伪标签,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敷贴的防护层、天线贴片层和粘贴层,以及设置在粘贴层的底部、用于粘贴前防护的贴膜层;所述天线贴片层包括结构相同、且呈矩形形状的第一金属基片和第二金属基片,连接在第一金属基片与第二金属基片之间的第一微带组件、第三微带组件和第二微带组件,以及连接在第一金属基片与第二金属基片之间的第四微带组件、第六微带组件和第五微带组件;
所述第一微带组件、第二微带组件、第四微带组件和第五微带组件的结构相同,且第一微带组件与第二微带组件镜像布设,所述第四微带组件与第五微带组件镜像布设,所述第一微带组件与第四微带组件镜像布设,且第二微带组件与第五微带组件镜像布设;所述第三微带组件与第六微带组件的结构相同,且为长方形形状。
所述第四微带组件包括一端与第一金属基片连接的第一微带,依次折返连接后一端与第一微带的另一端连接、且呈L形状的六个第二微带,与第二微带连接、且呈L形状的第三微带,以及连接在第三微带与第六微带组件之间的第四微带;
所述第一微带与第一金属基片的连接处距离第一金属基片的下边缘的距离为0.09cm,且第四微带与第六微带组件的连接处距第六微带组件的左端的距离为0.12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巧妙地设置天线贴片层贴敷在防护层与粘贴层之间,并安装在待追溯的产品上,利用天线贴片层记录该产品唯一的身份号码,以便于利用RFID读写器读取天线中的身份信息,以实现数据的载入,如此一来,便能实现区块链追溯过程信息记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廉、安全可靠等优点,在区块链安全追溯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贴片层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310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区块链管理服务器的供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英语教学用投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