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浅表组织切除刀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26301.3 | 申请日: | 2020-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99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利;夏汝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211 | 分类号: | A61B17/3211 |
代理公司: | 徐州创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3 | 代理人: | 陈俊杰 |
地址: | 214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浅表 组织 切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浅表组织切除刀,包括刀片、把手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相对称的把手,两个把手与连接板呈H型结构;所述连接板和两侧的把手的内侧面均设有插槽,且三个插槽相通构成n型插槽,所述刀片的刀背部分及两侧边紧密插入在n型插槽中;所述刀片采用弹性金属片,所述连接板采用弹性塑料板,通过两侧把手向内施压后能够根据皮肤损伤需求调整刀片弧度。本实用新型价格低廉,有利于基层医院的引进;操作简单,受过正规训练的医生可轻松掌握使用方法;治疗效果好,创伤表浅,出血少,恢复快,不易留疤;刀片为直形,有弹性,可在术中根据皮损需求调整弧度;两侧有塑料把手保护,不会造成医源性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肤科及外科浅表手术,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浅表组织切除刀。
背景技术
皮肤科某些疾病为浅表组织病变,病变位置在表皮层或者真皮浅层,如丝状疣、软纤维瘤、脂溢性角化等,最佳治疗方法为祛除病变组织。现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液氮冷冻或激光治疗,但这些方法容易对病变周围正常组织造成伤害,形成过大的伤口、难以愈合或遗留瘢痕等。并且在有些基层医院无液氮冷冻治疗或未引起激光治疗机器,无法开展相应的治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浅表组织切除刀,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一次性浅表组织切除刀,包括刀片、把手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相对称的把手,两个把手与连接板呈H型结构;所述连接板和两侧的把手的内侧面均设有插槽,且三个插槽相通构成n型插槽,所述刀片的刀背部分及两侧边紧密插入在n型插槽中;所述刀片采用弹性金属片,所述连接板采用弹性塑料板,通过两侧把手向内施压后能够根据皮肤损伤需求调整刀片弧度。
进一步,所述把手上设有防滑层。
进一步,所述防滑层为设置在把手表面上的多个凸点。
进一步,所述防滑层为设置在把手表面上的多个凹点。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与两侧把手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一次性浅表组织切除刀通过一次性无菌密封袋进行包装。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价格低廉,有利于基层医院的引进;
2、无菌独立包装,打开即用,无需消毒;
3、皮肤科应用广,可用于多种皮肤病的外科治疗,临床需求大;
4、操作简单,受过正规训练的医生可轻松掌握使用方法;
5、治疗效果好,创伤表浅,出血少,恢复快,不易留疤;
6、刀片为直形,有弹性,可在术中根据皮损需求调整弧度;
7、两侧有塑料把手保护,不会造成医源性伤害。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浅表组织切除刀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浅表组织切除刀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浅表组织切除刀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浅表组织切除刀使用中的两种状态结构图。
1-刀片,2-把手,3-连接板,4-n型插槽,5-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263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备多媒体播放及体感传输功能的座椅
- 下一篇:一种光纤照明采耳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