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飞附机匣泄油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020713956.7 | 申请日: | 202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92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莹;范慧芳;陈祥鑫;苗福华;李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14 | 分类号: | B25B27/1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地址: | 15006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附机匣泄油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飞附机匣泄油工装,包括:支套(1)和拉杆(3);其中,拉杆(3)的一端为拉钩状,用于勾住放油活门组件的弹性圈;支套(1)固定在所述放油活门组件的底部,并套设在拉杆(3)外侧,用于限制拉杆(3)沿支套(1)的轴向移动;拉杆(3)的另一端露出在所述支套(1)外侧,并设置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用于将拉杆(3)定位在拉动弹性圈的状态,使得放油活门组件持续放油。避免了因人为手工拉动放油活门组件上弹性圈造成不必要的人力损失,且避免了因人为的野蛮操作造成放油活门组件的损坏,提升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泄油工装,尤其涉及一种飞附机匣泄油工装。
背景技术
飞附机匣上的放油活门组件位于飞附机匣的最下部,能够实现飞附机匣内滑油放出的功能。
目前飞附机匣在密封、流量、冲洗试验后的放油实施过程为:试验停止后,通过人为手工拉起放油活门组件上的弹性圈使得放油活门内的密封封严面分开,飞附机匣内的滑油从放油活门内溢出。
人为控制的弊端严重制约了生产进度,且人为施力过程无法有效地控制,可能对零组件造成损伤,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飞附机匣泄油工装,避免因人为手工拉动放油活门组件上弹性圈造成的生产效率低,降低产品的质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附机匣泄油工装,包括:支套1和拉杆3;其中,
拉杆3的一端为拉钩状,用于勾住放油活门组件的弹性圈;支套1固定在所述放油活门组件的底部,并套设在拉杆3外侧,用于限制拉杆3沿支套1的轴向移动;
拉杆3的另一端露出在所述支套1外侧,并设置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用于将拉杆3定位在拉动弹性圈的状态,使得放油活门组件持续放油。
可选的,所述支套1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用于将拉杆3从所述支套1内取出或放入所述支套1内。
可选的,所述定位装置为螺母2;所述螺母2与所述拉杆3螺纹连接;
在放油活门组件持续放油时,所述螺母2套设在所述支套1的远离所述放油活门组件的一端。
可选的,所述螺母2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支套1的远离所述放油活门组件的一端卡设在所述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螺母2上沿径向对称设置有多个垂直于所述支套1的轴向的圆柱销4。
可选的,所述支套1上沿径向对称设置有多个垂直于所述支套1的轴向的圆柱销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附机匣泄油工装,适用于带拉环结构的放油活门组件,避免因人为手工拉动放油活门组件上弹性圈造成不必要的人力损失,且避免了因人为的野蛮操作造成放油活门组件的损坏,提升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附机匣泄油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套; 2—螺母; 3—拉杆; 4—圆柱销。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附机匣泄油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附机匣泄油工装,包括:支套1、螺母2、拉杆3、圆柱销4。
支套1的中心为正方形通孔,两端为圆柱状;螺母2整体呈圆柱体状,中心为M8的内螺纹,其一端有深度为5mm的凹槽,该凹槽与支套的一侧外圆柱端是小间隙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7139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高强度自锁螺母收口装置
- 下一篇:力臂可变式紧固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