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漏墨笔芯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87615.7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27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李洺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军;李洺锐 |
主分类号: | B43K5/10 | 分类号: | B43K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谭健洪;莫瑶江 |
地址: | 528244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漏 墨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漏墨笔芯,包括笔芯管,笔芯管中空形成有笔芯腔,笔芯管一端连接有笔头,笔芯管另一端封闭设置,笔芯管内设置有与笔芯腔及笔芯管外部空间连通的稳压结构,稳压结构与笔芯腔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保持笔芯在书写便利的同时,大幅度降低笔芯内油墨漏出的可能性,方便笔芯的携带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漏墨笔芯。
背景技术
笔,是人类的一大发明,是供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一直以来在人们的生活中就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用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交流信息、宣传思想、联络感情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中性笔因其书写顺畅,手感舒适等特点最为人们常用。但是中性笔一直以来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受到外力影响后,油墨容易从笔芯管内漏出,这给携带和使用中性笔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防漏墨笔芯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墨笔芯,以解决中性笔容易漏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漏墨笔芯,包括笔芯管,笔芯管中空形成有笔芯腔,笔芯管一端连接有笔头,笔芯管另一端封闭设置,笔芯管上设置有与笔芯腔及笔芯管外部空间连通的稳压结构,稳压结构与笔芯腔连通。通过稳压结构代替笔芯管上与笔头相对的另一端对笔芯腔内的稳压作用。
具体的,笔芯腔内靠近笔头一侧存置有油墨。用油墨作为书写介质的中性墨水笔,一般只有在笔头的笔尖被碰触后,油墨才从笔头处流出。但若受到外力影响,油墨可能会从笔芯管的另一端流出。本方案中笔芯管上与笔头相对的一端为封闭设置,是为了防止油墨从该端漏出。而为了平衡笔芯管内外气压,在笔芯管壁上设置有稳压结构,稳压结构将笔芯腔与笔芯管外部空间连通从而使笔芯腔内气压与笔芯管外部空间的气压保持相同。即使受到较强外力影响,油墨有乱流的现象时,最多也只会有少量油墨能进入到稳压结构内,不会流出外部空间造成不便。
具体的,于笔芯腔内,油墨远离笔头的一端设置有封油层。该封油层的作用是在防漏墨笔芯没有受到过大外力影响时,防止油墨倒流,保证书写顺畅。
具体的,笔芯管包括围合于笔芯腔的管壁,稳压结构包括:设置于管壁内的第一稳压空腔、连通第一稳压空腔与笔芯腔的第一稳压孔以及连通第一稳压空腔与笔芯管外部空间的第二稳压孔。稳压结构中的第一稳压孔、第一稳压空腔及第二稳压孔将笔芯腔及笔芯管外部空间连通,使得笔芯管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防止笔芯在进行书写后,笔芯腔内的油墨逐渐减少,使笔芯腔内的气压降低,最终导致油墨不能顺利从笔头处导出而出现书写不畅顺的情况。
具体的,第一稳压孔的直径小于笔芯腔的直径,空气可以顺利通过第一稳压孔,但即使油墨倒流,由于第一稳压孔的直径较小,油墨很难从第一稳压孔流出,就算受到较强外力影响,油墨出现乱流的现象,也只会有少量油墨能通过第一稳压孔离开笔芯腔进入第一稳压空腔,第一稳压空腔具有一定的容量,再加上第二稳压孔直径也比较小,好不容易进入第一稳压空腔的少量油墨几乎不可能再通过第二稳压孔流出到笔芯管外部。因此,该稳压结构的设置既可以平衡笔芯管内外的气压,又可以极大降低油墨流出的概率。
具体的,稳压结构还可以这样设置:稳压结构包括:形成于笔芯腔远离笔头一端的第二稳压空腔、连通第二稳压空腔与笔芯腔的第三稳压孔以及连通第二稳压空腔与笔芯管外部空间的第四稳压孔。同样的,第三稳压孔的直径小于笔芯腔的直径,第二稳压空腔也具有一定的容量,第四稳压孔直径也比较小,因此,该稳压结构的设置除了平衡笔芯管内外的气压,还可以极大降低油墨流出的概率。
上述两种稳压结构的设置形式是利用稳压空腔对笔芯腔内外气压进行平衡,而本方案还提供了另外的稳压结构的设置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军;李洺锐,未经刘军;李洺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876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