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钢前钢后混用的单银镀膜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81605.2 | 申请日: | 202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12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宏斌;李忠祥;冷庆吉;康延坡;李玉忠;齐丽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物华天宝镀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物华天宝镀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7/36 | 分类号: | C03C17/3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06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钢前钢后 混用 镀膜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钢前钢后混用的单银镀膜,属于玻璃制品技术领域。一种可钢前钢后混用的单银镀膜,包括浮法玻璃基片以及镀膜;所述镀膜包括依次镀覆在浮法玻璃基片一侧表面的第一氮化硅层、第二金属镍铬层、第三金属银层、第四金属镍铬层和第五氮化硅层。本实用新型为低辐射镀膜玻璃,结构致密、性能稳定、具有更好的耐磨性与可钢化性同时钢前钢后颜色漂移量小。本实用新型色差很小,是一款高性能可钢前钢后混用的单银镀膜玻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钢前钢后混用的单银镀膜,属于玻璃制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镀膜玻璃(也称Low-E玻璃)是指在玻璃表面上沉积包括金属层在内的多层复合膜或以掺杂宽禁带半导体为主的单层膜,由于其导电层对常温物体辐射的红外波有较高的反射作用,这一特性使其传热系数降低,有效地改善了窗户的隔热性能。
镀膜玻璃在钢化的过程,需要经过250-300秒600-700℃左右的高温,高温使得膜层中的的原子发生迁移、凝聚、氧化,特别是阻挡层的氧化致使膜层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钢化前后颜色差异较大。
当前市场需求特别是建筑门窗市场,同一扇窗要求部分中空玻璃钢化、部分不钢化,以当前市场现有的镀膜玻璃很难达整窗无色差,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我们迫切的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的单银镀膜玻璃在保持拥有不变的物理化学性能的同时钢前钢后无色差适用于所有的商业建筑或民用建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钢前钢后混用的单银镀膜,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钢前钢后混用的单银镀膜,包括浮法玻璃基片以及镀膜;所述镀膜包括依次镀覆在浮法玻璃基片一侧表面的第一氮化硅层、第二金属镍铬层、第三金属银层、第四金属镍铬层和第五氮化硅层。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在于:浮法玻璃基片上面的第一氮化硅层厚度为50-80nm,第二金属镍铬层厚度为3-11nm,第三金属银层厚度为3-10nm,第四金属镍铬层厚度为3-11nm,第五氮化硅层厚度为50-80nm。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在于:第一氮化硅层厚度为60nm,第二金属镍铬层厚度为8nm,第三金属银层厚度为7nm,第四金属镍铬层厚度为8nm,第五氮化硅层厚度为60n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有:
本实用新型是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拥有更低的辐射率达0.06,接近双银的辐射率,而膜层结构又比双银牢固的多,内外介质层均使用氮化硅保证钢化后性能不会改变。
本实用新型为低辐射镀膜玻璃,结构致密、性能稳定、具有更好的耐磨性与可钢化性同时钢前钢后颜色漂移量小。本实用新型的色差很小,是一款高性能可钢前钢后混用的单银镀膜玻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是示意图;
其中,1、浮法玻璃基片,2、第一氮化硅层,3、第二金属镍铬层,4、第三金属银层,5、第四金属镍铬层,6、第五氮化硅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钢前钢后混用的单银镀膜,应用在建筑物的门窗上。
如图1所示,可钢前钢后混用的单银镀膜包括浮法玻璃基片1以及镀膜;。所述镀膜包括依次镀覆在浮法玻璃基片1一侧表面的第一氮化硅层2、第二金属镍铬层3、第三金属银层4、第四金属镍铬层5和第五氮化硅层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物华天宝镀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物华天宝镀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物华天宝镀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物华天宝镀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816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实现自动套准的印刷装置
- 下一篇: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拦截整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