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夹板固定加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73207.6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10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荣;张远峰;郭渠;杨娟;曹双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硕精密电工(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2B9/00 | 分类号: | G12B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名飞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0 | 代理人: | 杨林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板 固定 加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板固定加强结构,包括排线夹和与排线夹连接的PCB,排线夹上设有大小不同的第一防呆插口和第二防呆插口,PCB上对应的设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排线夹上下侧并列的设有多个排线槽,第一防呆插口和第二防呆插口内侧单侧或是上下表面均设有圆弧凸台结构。本实用新型将原本的面接触改为线接触,有效的增大了公差浮动可控范围,有效的解决了插入困难或是插入后脱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夹板固定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在PCB插入排线夹的过程中,由于PCB的实际制成无法有效的区分正反关系,存在反插现象,造成线材不良。
而且,PCB的连接端与排线夹的插口在连接上,常态下处于面接触,由于PCB与排线夹两者的公差波动,面接触的接触误差容错率差,容易造成无法插入或是插入后脱落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夹板固定加强结构,将原本的面接触改为线接触,有效的增大了公差浮动可控范围,有效的解决了插入困难或是插入后脱落的问题。
更者,在插口的设计上,采用防呆结构,保证插入的准确性,保证线材 的良品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夹板固定加强结构,包括排线夹和与排线夹连接的PCB,排线夹上设有大小不同的第一防呆插口和第二防呆插口,PCB上对应的设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排线夹上下侧并列的设有多个排线槽,第一防呆插口和第二防呆插口内侧单侧或是上下表面均设有圆弧凸台结构。
进一步地,圆弧凸台结构为插入端小并向内扩散呈扇形的凸台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防呆插口和第二防呆插口为长度不同的矩形插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板固定加强结构,将原本的面接触改为线接触,有效的增大了公差浮动可控范围,有效的解决了插入困难或是插入后脱落的问题。
更者,在插口的设计上,采用防呆结构,保证插入的准确性,保证线材 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夹板固定加强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排线夹1和与排线夹1连接的PCB2,排线夹1上设有大小不同的第一防呆插口11和第二防呆插口12。
第一防呆插口11和第二防呆插口12为长度不同的矩形插口,从而与PCB板上的长短边配合形成防呆插入,保证线材良品率。
与防呆插口对应的,PCB上对应的设有第一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端22,
第一连接端与第一防呆插口11配合,第二连接端与第二防呆插口配合。
排线夹1上下侧并列的设有多个排线槽13,用于排线。
第一防呆插口11和第二防呆插口12内侧单侧或是上下表面均设有圆弧凸台结构3,具体的,圆弧凸台结构3为插入端小并向内扩散呈扇形的凸台结构,该圆弧凸台结构将PCB原本插入过程中的面接触更改为线接触。
具体的,PCB插入排线夹后,连接端平面与排线夹的圆弧凸台结构的顶面干涉,使得连接端与防呆插口的尺寸公差可浮动范围大,并同时形成有效的固定结构。
综上所述,本方案将原本的面接触改为线接触,有效的增大了公差浮动可控范围,有效的解决了插入困难或是插入后脱落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硕精密电工(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鸿硕精密电工(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732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职生物标本存放罐
- 下一篇:一种基于航标船的伸缩式测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