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电技改用扭缆机械抱箍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70732.2 | 申请日: | 202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26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项峰;施展旺;张伟;曾庆坤;谢宜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F03D80/8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1106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技改 用扭缆 机械 | ||
一种风电技改用扭缆机械抱箍,包括前半圆防撞孔、水平机械支架和塔筒固定用机械支架,所述前半圆防撞孔包括防护圈、安装耳和半圆防撞孔固定孔,所述水平机械支架包括后半圆防撞孔和水平支撑板,所述水平机械支架的后半圆防撞孔与水平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前半圆防撞孔和后半圆防撞孔组合形成圆形防撞孔,所述水平支撑板的中部固定所述塔筒固定用机械支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避免扭缆过温且限制扭缆晃动幅度过大导致的电缆磨损问题,又能耐用免维护的风电技改用扭缆机械抱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对电缆起防护作用的风电技改用扭缆机械抱箍。
背景技术
目前风电机组扭缆在机组偏航时,电缆与电缆紧紧靠在一起,且竖直悬垂空中,电缆存在过温及晃动幅度较大问题,特别是早期风电机组。针对早期机组扭缆存在的电缆过温及晃动幅度较大问题,通过在借助原有梯子与塔筒内壁固定搭子,增加机械抱箍,进而解决扭缆过温及扭缆晃动幅度较大导致电缆磨损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扭缆过温及扭缆晃动幅度较大导致电缆磨损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避免扭缆过温且限制扭缆晃动幅度过大导致的电缆磨损问题,又能耐用免维护的风电技改用扭缆机械抱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风电技改用扭缆机械抱箍,包括前半圆防撞孔、水平机械支架和塔筒固定用机械支架,所述前半圆防撞孔包括防护圈、安装耳和半圆防撞孔固定孔,所述水平机械支架包括后半圆防撞孔和水平支撑板,所述水平机械支架的后半圆防撞孔与水平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前半圆防撞孔和后半圆防撞孔组合形成圆形防撞孔,所述水平支撑板的中部固定所述塔筒固定用机械支架。
进一步,所述水平机械支架由左右2组长通孔组成;所述塔筒固定用机械支架有2组,分别有上下2组长通孔。
再进一步,所述前半圆防撞孔和后半圆防撞孔内壁加装强度高、韧性好、耐磨的尼龙或橡胶材料,起到防电缆撞击作用。
更进一步,所述前半圆防撞孔和后半圆防撞孔的内径在500mm 以上,以便可以在电缆上加装散热电缆护套。
所述水平机械支架的半圆防撞孔与水平支撑板之间、所述水平支撑板的中部与所述塔筒固定用机械支架之间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
(1)风电技改用扭缆机械抱箍由半圆防撞孔、水平机械支架(带半圆防撞孔)、塔筒固定用机械支架组成,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与运输。
(2)水平机械支架(带半圆防撞孔)有左右2组长通孔组成,可以通过调整螺栓安装位置调整安装长度,安装简易。
(3)塔筒固定用机械支架有2组,分别有上下2组长通孔,安装简易,通用性强。
(4)所述半圆防撞孔内径在500mm以上,以便可以在电缆上加装散热电缆护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风电技改用扭缆机械抱箍的三维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风电技改用扭缆机械抱箍的前半圆防撞孔三维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风电技改用扭缆机械抱箍的水平机械支架三维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风电技改用扭缆机械抱箍的塔筒固定用机械支架三维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为:
1半圆防撞孔、2水平机械支架、3塔筒固定用机械支架、4水平机械支架长通孔、5塔筒固定用机械支架上长通孔、6塔筒固定用机械支架下长通孔、7半圆防撞孔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707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电叶片腹板翻转夹紧工装
- 下一篇:一种节能型建筑幕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