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切割废旧钼丝自动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62109.2 | 申请日: | 202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19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薛建嵘;李延超;高选乔;张新;杨毅超;梁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3H11/00 | 分类号: | B23H11/00;B23H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杨世兴 |
地址: | 710016***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割 废旧 自动 收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切割废旧钼丝自动收集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线切割机床基座板上的架体和固定安装在架体上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三爪卡盘,用于供废旧钼丝缠绕的分体式滚筒安装在三爪卡盘上,分体式滚筒的轴线与三爪卡盘的轴线相重合,分体式滚筒包括三个结构相同的固定支架和安装在固定支架上的弧形瓦片,三个所述固定支架分别安装在三爪卡盘的三个活动卡爪上,相邻两个弧形瓦片之间设置有预留间隙。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驱动三爪卡盘进行旋转,由三爪卡盘带动分体式滚筒旋转,将废旧钼丝缠绕在分体式滚筒上,实现对废旧钼丝进行收集,便于收集后的废旧钼丝卷取下,提高了收集废旧钼丝的工作效率,劳动强度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切割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切割废旧钼丝自动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线切割机床在切割高熔点的钨、钼、钽、铌等材料时容易出现频繁的断丝现象,断丝后要收集不能使用的废旧钼丝,目前,收集废旧钼丝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手动收集,另一种是将废旧钼丝转运至其他操作场地,再利用收丝装置进行收集;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采用人工手动收集时,耗费时间长,收集效率低,且收集危险系数高;而采用收丝装置进行收集时,需要转运废旧钼丝,劳动强度大,而且,收丝装置占用空间大,废旧钼丝展开的距离长,导致废旧钼丝容易断裂,降低了废旧钼丝的回收利用率。因此,应该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线切割废旧钼丝自动收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线切割废旧钼丝自动收集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电机驱动三爪卡盘进行旋转,由三爪卡盘带动分体式滚筒旋转,将废旧钼丝缠绕在分体式滚筒上,实现对废旧钼丝进行收集,便于收集后的废旧钼丝卷取下,提高了收集废旧钼丝的工作效率,劳动强度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切割废旧钼丝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在线切割机床基座板上的架体和固定安装在所述架体上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三爪卡盘,用于供废旧钼丝缠绕的分体式滚筒安装在所述三爪卡盘上,所述分体式滚筒的轴线与所述三爪卡盘的轴线相重合,所述分体式滚筒包括三个结构相同的固定支架和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弧形瓦片,三个所述固定支架分别安装在所述三爪卡盘的三个活动卡爪上,相邻两个所述弧形瓦片之间设置有预留间隙。
上述的一种线切割废旧钼丝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卡爪的第一安装板、垂直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二安装板和垂直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弧形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沿着远离所述三爪卡盘的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弧形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板远离所述活动卡爪的侧面的中部,所述弧形瓦片固定安装在所述弧形安装板上。
上述的一种线切割废旧钼丝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瓦片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200mm~300mm,所述预留间隙的取值范围为5mm~30mm。
上述的一种线切割废旧钼丝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线切割机床基座板固定。
上述的一种线切割废旧钼丝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转速为300r/min~1400r/min。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架体固定安装在线切割机床基座板上,在架体上安装电机,并设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三爪卡盘,通过在三爪卡盘上安装分体式滚筒,实际使用时,由电机驱动三爪卡盘进行旋转,由三爪卡盘带动分体式滚筒旋转,将废旧钼丝缠绕在分体式滚筒上,实现对废旧钼丝进行收集,架体能够保证三爪卡盘和弧形瓦片不与线切割机床接触,使三爪卡盘和弧形瓦片处于悬空状态,由于架体直接安装在线切割机床基座板上,因此,不需要转运废旧钼丝,不需要设置专门的收丝装置,节约了生产空间,提高了废旧钼丝的回收利用率,同时,提高了收集废旧钼丝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收集废旧钼丝的劳动强度和危险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未经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621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