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动式医用需求阀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52929.3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27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胡跃钢;缪立峰;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锐企业(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20 | 分类号: | A61M16/20;F16K17/20;F16K31/12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常宝 |
地址: | 20161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动式 医用 需求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动式医用需求阀,其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内的阀芯组件组件,与阀体上部配合连接的上阀盖组件,与阀体下部配合连接的下阀盖组件,阀芯组件包括杠杆驱动组件和调压弹簧组件。本方案采用设置在阀体内部的杠杆驱动组件和调压弹簧组件配合,由阀出口产生微弱压力变化来感应患者的需求进行输气和断气;其次调压弹簧组件可调节阀的开启力,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量进行输气;阀上盖组件内设置有弹簧按钮与杠杆驱动组件配合,在患者没有自主呼吸时,可以强制性按下按钮进行输气,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动式医用需求阀。
背景技术
作为气体储存使用时的减压设备,气体减压阀应用越来越多,使用领域越来越宽。除了常规的压缩气体供气外,也应用于气体控制领域以及特殊应用领域。在医疗吸氧治疗领域,通常用气体减压阀是将气体减压到使用所需的压力,再由流量计设定所需要的流量供患者开放式吸氧。但在一些特殊的应用中,如野外或战地急救场合,需要有效利用携带的氧气,延长患者、伤员的吸氧时间,等待救援。
与常规方式不同,患者采用闭式呼吸面罩供氧,气体减压后不是由流量计设定给气量,供氧量是由后面的需求阀(Demand Valve),根据需求来给气的。对具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当有吸气需求,发出吸气动作时,需求阀感应到吸气动作后,自动开启给气。当患者停止吸气或呼气时,需求阀自动关闭,节约气源。另外对于没有自主呼吸的患者,还可通过手动操作,进行人工呼吸。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可大大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如上所述,医用需求阀是通过感应患者的吸气动作,即阀出口产生的微弱压力变化来工作的。在实际使用中,为了安全起见,气源压力较低,但患者、伤员呼吸给气气量都较大。常规的减压阀结构不能满足要求。所以,现有的需求阀都设计成先导式减压阀结构,利用先导小阀来控制主阀,达到较大输出流量的要求。
参见图1,其所示为现有使用的先导阀结构,由图可知现有的先导阀结构,包括阀上盖10,按钮弹簧11,隔膜12等组件置于阀上盖组件里,节流孔10位于阀体内。
使用先导阀结构时主阀的启闭都是由先导开启后形成压力差来控制主阀开启。一方面,压差大小又是由先导阀的通径与节流孔径大小及比例来控制的。受进气压力的限制,为提高先导阀的压力稳定性,先导阀的通径应尽量小。受加工工艺限制,节流孔径不能做的更小。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患者产生的负压力相当微弱,主阀瓣前后的压差不能太大。所以,需求阀主阀只能采用柔软的橡胶膜片密封,以适应较小的阀瓣作用力。但是,受橡胶硬度、使用温度、尺寸精度、阀座装配精度的影响,实际中主阀开度变化较大。需要在装配过程进行调节,控制主阀的密封力大小。主阀密封力过大时,较小的阀瓣操作力开启不了主阀瓣或主阀瓣开启不到位,主阀不能正常工作。主阀密封力过小时,主阀密封不良,可能直接泄漏。
由此可见,对于需求阀,先导阀结构方案存在压力微弱,操作力大小难于控制的新问题,装配中调试主阀密封力大小控制难度很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于现有医用需求阀采用先导阀式结构所存在的问题,需要一种新的有医用需求阀方案。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动式医用需求阀,其能够实现阀的开启力可调节,可解决阀操作力过小的问题和调试难度大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直动式医用需求阀,其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内的阀芯组件,与阀体上部分配合连接的上阀盖组件,与阀体下部分配合连接的下阀盖组件,设置在阀体内的两级串联杠杆,设置在阀体内的隔膜,以及设置在阀体内的调压弹簧组件,所述上阀盖组件设置在阀体上端,所述隔膜密封设置在上阀盖组件与阀体上端之间,并与上阀盖组件接触配合;所述阀芯组件通过调压弹簧组件设置在阀体内,并通过两级串联杠杆与隔膜接触配合,由两级串联杠杆将隔膜感应到的气压力放大,操作阀的启闭;所述下阀盖组件设置在阀体下端,并与阀芯组件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锐企业(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捷锐企业(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529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耐火材料烧制的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张拉膜系统结构的施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