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刮泥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50160.1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87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宗林;刘玉良;单长军;刘国花;田军辉;陈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濮阳市天隆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4 | 分类号: | B01D21/04;B01D21/20 |
代理公司: | 濮阳华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6 | 代理人: | 王传明;靳建山 |
地址: | 457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刮泥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沉淀池池底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刮泥机。包括固定在沉淀池相对两池壁上端的导轨,架体滑动设置在导轨上,架体下端固定有支板,支板下端沿其长度方向均布开设有多个凹槽,支板下端设置有刮板,刮板下端与沉淀池池底接触,刮板上端固定有与凹槽对应的连杆,连杆上端固定有摆杆,摆杆通过转轴铰连接在凹槽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刮泥时能够防止刮板受力过大而出现形变,刮板可折叠,刮泥完成后无需整机移出,刮板不影响液体在沉淀池中沉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沉淀池池底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刮泥机。
背景技术
刮泥机广泛用于平流式沉淀池、沉砂池底部中污泥及浮渣的去除,可以将沉淀池底部沉积的污泥收集到池子一侧的收集槽内,然后通过泥浆泵抽出,使池子内部的淤泥清理掉,重新恢复高效的沉淀效果。现有的刮泥机的刮板为固定结构,刮泥时刮板受力过大容易发生形变,刮泥完成后设备需要整体吊装拆卸,使用比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一种使用方便,刮泥时能够防止刮板受力过大而出现形变,刮板可折叠,刮泥完成后无需整机移出,刮板不影响液体在沉淀池中沉淀的刮泥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刮泥机,包括固定在沉淀池相对两池壁上端的导轨,架体滑动设置在导轨上,架体下端固定有支板,支板下端延伸至沉淀池内部,支板下端沿其长度方向均布开设有多个凹槽,支板下端设置有刮板,刮板下端与沉淀池池底接触,刮板上端固定有与凹槽对应的连杆,连杆上端固定有摆杆,摆杆通过转轴铰连接在凹槽内,摆杆与转轴固定连接,转轴上固定有与其同心的齿轮,凹槽的槽壁上开设有横向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设置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齿条位于齿轮上方,齿条左侧滑动设置有顶板,顶板与齿条之间固定有弹簧,支板左侧的前后两端均固定有扣板,两扣板远离支板的一侧相对呈90度弯折,两扣板之间滑动设置有挡板,与凹槽对应的挡板右端上固定有垫板,垫板右端与顶板滑动接触,垫板下端面为倾斜的导向坡面,挡板上方的支板上固定有伸缩缸,伸缩缸的伸缩杆与挡板上端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架体包括两个行架,两行架通过连板固定连接,支板上端固定在连板下端,行架下端固定有多个与导轨滚动配合的转轮,转轮由低速电机驱动。
具体的,所述顶板与齿条左端通过多个光杆连接,光杆左端固定在顶板上,光杆滑动设置在齿条上的盲孔内。
具体的,所述连板上端固定有卷扬机,卷扬机的钢丝绳与刮板右侧上的拉环连接。
具体的,所述刮板上端向左侧倾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刮泥时能够防止刮板受力过大而出现形变,刮板可折叠,刮泥完成后无需整机移出,刮板不影响液体在沉淀池中沉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濮阳市天隆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濮阳市天隆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501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