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可调负压型防误吸洗胃口咬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47298.6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88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梁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90/16 | 分类号: | A61B90/16;A61M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可调 负压型防误吸 洗胃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次性可调负压型防误吸洗胃口咬,包括口咬管,所述口咬管的外部设置有固定翼,所述固定翼还设置有穿过所述固定翼的吸引管,所述吸引管位于所述固定翼外侧的一端与负压发生装置连接,所述吸引管位于所述固定翼外侧的部分还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设置有控制所述调节孔开闭的阀门。本实用新型利用穿过固定翼且深入患者口腔内的吸引管,及时排出患者口腔内的积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次性可调负压型防误吸洗胃口咬。
背景技术
目前,洗胃口咬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临床所常用的洗胃口咬多呈椭圆形管状,外宽内窄中空,多采用硬质塑料材质。然而,这种洗胃口咬在临床使用因为没有负压吸引装置,在洗胃过程中,由于洗胃口咬的阻挡,患者出现呕吐时,无法自行吐出口腔内呕吐物或者洗胃液,医护人员也难以吸引出口腔内呕吐物或者洗胃液,这会导致患者具有极大的误吸风险。且临床上多采用硬质塑料材质,若患者是在失去意识或者意识模糊的情形下洗胃,会出现口咬损伤患者口腔黏膜,导致口腔黏膜出血等情形。再者,现有洗胃口咬采用依靠外部上下固定翼通过胶带固定在患者口边的方式来固定洗胃口咬。然而,经临床实践发现,固定口咬的胶带极易因洗胃液或者胃液等液体浸湿后产生粘贴不稳的现象,从而易导致洗胃口咬、洗胃管脱出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基于此,如何提供控制患者洗胃时口腔内的呕吐物、洗胃液等积液,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口咬固定的牢靠,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次性可调负压型防误吸洗胃口咬,利用穿过固定翼且深入患者口腔内的吸引管,及时排出患者口腔内的积液。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次性可调负压型防误吸洗胃口咬,包括口咬管,所述口咬管的外部设置有固定翼,所述固定翼还设置有穿过所述固定翼的吸引管,所述吸引管位于所述固定翼外侧的一端与负压发生装置连接,所述吸引管位于所述固定翼外侧的部分还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设置有控制所述调节孔开闭的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引管位于所述固定翼外侧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环形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引管位于所述固定翼外侧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翼外侧还设置有固定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为钉状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引管位于所述固定翼内侧的一端设置有多个侧向的进液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引管为医用硅胶管,内径为6mm,壁厚为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引管位于所述固定翼内侧的端头为封闭的球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液孔的孔径为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液孔的数量为三个,分别距离所述固定翼的长度为10mm,25mm,4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利用穿过固定翼且深入患者口腔内的吸引管,在洗胃操作时及时排出患者口腔内,由于洗胃操作造成的呕吐物、洗胃液等积液,避免患者误吸入积液,造成呼吸系统不畅的问题发生。也减少了由于积液从口部缝隙中漏出,造成包括本装置在内的粘贴在患者皮肤上的医疗装置粘贴不牢靠的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472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电房、箱变专用吸声隔音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医用病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