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型强力消杀灭菌通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27452.3 | 申请日: | 202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06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任再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凯达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13 | 分类号: | F24F7/013;F24F3/16;F24F13/28;A61L9/00;A61L9/22;B01D46/00;B01D46/10;B01D53/04;B08B9/087;B08B9/093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邓凌云 |
地址: | 45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强力 杀灭 通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强力消杀灭菌通风装置,包括风管,所述风管的进气口端固定连接在负压隔壁病房墙壁上,风管的进气口端内壁上安装有风机,风管的中部内壁上安装有插入式光氢离子消毒器,风管的出气口端连接除臭装置,所述除臭装置包括除臭罐和清洗装置,所述风管的出气口端连接有O形出气管,所述O形出气管位于除臭罐内部,O形出气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气孔。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多道过滤、净化和消毒流程,将负压隔离病房内的废气进行一次性净化处理成新鲜空气,即采用复合型消毒杀菌通风装置对实现废气向外界的直接流通,功能更强劲有力,且除臭装置的除臭剂更换和清洗都很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洁净室建设暨医院负压隔离病房环境建设与控制领域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复合型强力消杀灭菌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负压病房是指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的病房。其功能主要有两点:一是利用负压原理隔离病原微生物,同时将室内被患者污染的空气经特殊处理后排放,不会污染环境;二是通过通风换气及合理的气流组织,稀释病房内的病原微生物浓度,并使医护人员处于有利的风向段,消毒杀菌和通风装置一直是负压隔离病房的一个必要话题,然而现有的用于负压隔离病房的的通风装置,其杀菌效果虽然已经足够好,但仍可以进一步提高,且对病房内的空气仍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净化,然后排出,为了使负压病房的通风装置具有更强有力的杀菌效果,我们提出了一种复合型强力消杀灭菌通风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困难,提供一种能够使杀菌效果更彻底,对空气的净化程度更彻底的一种复合型强力消杀灭菌通风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型强力消杀灭菌通风装置,包括风管,所述风管的进气口端固定连接在负压隔壁病房墙壁上,风管的进气口端内壁上安装有风机,风管的中部内壁上安装有插入式光氢离子消毒器,风管的出气口端连接除臭装置,所述除臭装置包括除臭罐和清洗装置,所述风管的出气口端连接有O形出气管,所述O形出气管位于除臭罐内部,O形出气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气孔,所述清洗装置包括输水管、L形罐壁清洗刷、储水室和转动驱动装置,所述输水管贯穿除臭罐顶部的罐壁且与顶部的罐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输水管的位于除臭罐内部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喷水管头,输水管穿过O形出气管,输水管的下端部与L形罐壁清洗刷之间通过固定杆连接,所述固定杆位于O形出气管下方,所述储水室底部与输水管上端之间通过旋转密封环连接,储水室一侧通过输水软管与水泵连接,所述除臭罐与储水室之间的输水管部分与转动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除臭罐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排气口。
作为改进,所述除臭罐内盛有除臭剂,除臭罐的底部从四周向中部倾斜向下,除臭罐底部设有带有阀门的排污口,除臭罐底部设有支撑腿,保证除臭罐放置时很稳定,除臭罐顶部设有添料口。
作为改进,所述输水管采用铜材质,所述储水室通过固定架固定在除臭罐外壁上,固定牢固。
作为改进,所述转动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除臭罐的顶部,电机和上述的水泵均连接电源,电机的输出轴与输水管之间通过传送带机构传动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风管内部设有滤网和活性炭滤网,所述滤网位于风机的进风口处,滤网与风管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所述活性炭滤网位于负压隔壁病房墙壁的一侧,活性炭滤网与风管的内壁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多道过滤、净化和消毒流程,将负压隔离病房内的废气进行一次性净化处理成新鲜空气,即采用复合型消毒杀菌通风装置对实现废气向外界的直接流通,功能更强劲有力,且除臭装置的除臭剂更换和清洗都很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型强力消杀灭菌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型强力消杀灭菌通风装置的O形出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凯达建筑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凯达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274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榫卯结构的模块化机械臂
- 下一篇:一种模块化燃气发电机组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