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能量损失的热力网管道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26802.4 | 申请日: | 202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08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翔;郭鹏;王琴琴;魏俊;薛航;赵卫鹏;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中科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54 | 代理人: | 王培境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量 损失 热力 网管 发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能量损失的热力网管道发电装置,包括下连接管,所述下连接管与上连接管之间位于上导热管的外侧安装有导热基座,所述导热基座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差发电模块的一面,所述第一温差发电模块的另一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散热片,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卡合安装有锁紧件,所述左基座与右基座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差发电模块的一面,所述第二温差发电模块的另一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散热片。该低能量损失的热力网管道发电装置,可对管道内流动流体进行三次发电,增强管道内部热量的转化,同时只有在导热基座、左基座、右基座的安装处进行导热,能大大的减少热量的流失,进而降低发电装置的能量损失,以及便于装置的拆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发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低能量损失的热力网管道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发电即利用发电动力装置将水能、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热能、核能以及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转换为电能。热力网管道发电装置,就是利用管道内部的热量来发电,即通过产生的温差来发电。
然而,市场上现有的热力网管道发电装置采用单个发电装置对单个管道进行发电,管道内部的热量转化较慢,进而导致很多热量无法转化成电能而流失,进而增大了能量的损失,以及发电装置通过螺丝等进行锁紧,进而不便于发电装置的拆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能量损失的热力网管道发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热力网管道发电装置采用单个发电装置对单个管道进行发电,管道内部的热量转化较慢,进而导致很多热量无法转化成电能而流失,进而增大了能量的损失,以及发电装置通过螺丝等进行锁紧,进而不便于发电装置的拆装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能量损失的热力网管道发电装置,包括下连接管,所述下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导热管一端,所述上导热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上连接管,所述下连接管与上连接管之间位于上导热管的外侧安装有导热基座,所述导热基座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差发电模块的一面,所述第一温差发电模块的另一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温差发电模块的另一面位于第一散热片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端口,所述下连接管另一端的边侧固定连接有分流管的一端,所述分流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导热管,所述下导热管的外侧安装有左基座与右基座,所述左基座与右基座的一侧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左基座与右基座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卡合安装有锁紧件,所述左基座与右基座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差发电模块的一面,所述第二温差发电模块的另一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温差发电模块的另一面位于第二散热片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端口。
优选的,所述下连接管、上连接管与分流管均采用保温管,且下连接管、上连接管均与导热基座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连接管关于下导热管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有两个,且下连接管与上连接管之间的上导热管采用螺旋结构设计。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片均呈等间距分布,且第一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片均采用波浪形结构设计。
优选的,所述分流管关于下连接管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有四个,且分流管呈“L”字型结构设计。
优选的,所述左基座与右基座均采用弧形结构设计,且左基座与右基座均与下导热管的外表面紧贴。
优选的,所述锁紧件,包括上连接杆、中连接杆、连接套杆与连接弹簧,所述上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中连接杆,所述中连接杆的外侧活动安装有连接套杆,且上连接杆与连接套杆均呈凹字型结构设计,所述中连接杆与连接套杆通过连接弹簧相互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268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膜电容器
- 下一篇:基于菲涅尔透镜和光波导原理的增强现实光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