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腹盆腔引流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08579.0 | 申请日: | 202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56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于洪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洪霞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5/02;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刘曾 |
地址: | 061500 河北省沧***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盆腔 引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腹盆腔引流管组,包括内管以及外管,外管套设于内管外,外管的远端与内管的外壁密封连接,外管的弹性大于内管的弹性;外管或者内管上设有刻度线。手术时,操作者通过直视外管或者内管上的刻度线从而控制插入深度,使用方便可靠。管组插入到合适位置后,采用针线将外管与皮肤缝合,由于外管弹性大,针更加容易穿过外管,管组的固定操作方便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腹盆腔引流管组。
背景技术
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的引流管存在如下缺陷:
引流管的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盆腔引流管组,其能够提高引流管使用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腹盆腔引流管组,包括:
内管以及外管,外管套设于内管外,外管的远端与内管的外壁密封连接,外管的弹性大于内管的弹性;外管或者内管上设有刻度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外管与内管粘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管的外管壁与外管的内管壁贴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外管的近端与内管的外壁密封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管设为硅胶管;外管设为橡胶管。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管的外管壁设有至少一个凸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外管为透明管,刻度线位于外管的内管壁与外管的外管壁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外管为透明管,刻度线设于内管的外管壁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腹盆腔引流管组还包括负压球,负压球与内管连接且二者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腹盆腔引流管组还包括引流袋、连接管以及阀门,引流袋与负压球通过连接管连通,连接管上设有阀门,阀门用于控制连接管的通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盆腹腔引流管组,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和内管的弹性不一样,也即外管的弹性大于内管的弹性,换句话说,外管相对于内管更加容易发生形变,同时,在外管或者内管上设有刻度线。在穿刺引流过程中,将内管和外管的近端插入患者体内,操作者通过直视外管或者内管上的刻度线从而控制插入深度,使用方便可靠;在将管组插入患者体内时,可以通过观察刻度线从而增加管组插入的深度,防止管组从患者体内脱离。同时,由于外管的弹性相比内管更大,管组插入到合适位置后,采用针线将外管与皮肤缝合,由于外管弹性大,针更加容易穿过外管,管组的固定操作方便可靠。且,由于针线穿过外管,后续即使需要调整管组的插入深度时,由于内管未被贯穿,不会影响内管的密闭性,能够利用内管进行正常的引流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腹盆腔引流管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洪霞,未经于洪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085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隐形免打孔锁体
- 下一篇:一种食品加工用花生碎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