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上颌窦吸引钳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98313.2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90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褚彦玲;阎艾慧;邰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褚彦玲 |
主分类号: | A61B17/28 | 分类号: | A61B17/28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俞晓明 |
地址: | 110041 辽宁省沈阳市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上颌 吸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上颌窦吸引钳,通过将弯管设置成内管和外管,然后再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空腔内设置一号引线,再内管内设置二号引线,然后再设置若干个吸气管,使所有的吸气管形成花状设置,然后再将吸气管通过连接销连接连接杆,将连接杆远离吸气管的一端通过一号引线与二号引线均连接钳柄,能够使得医护人员在使用该吸引钳时,能够拉动钳柄,实现拉动一号引线和二号引线,使得一号引线拉动连接杆,进而再连接吸气管,使得所有的吸气管向一号引线的一侧收缩,进而使得所有的吸气管呈爪状抓紧上颌窦,同时,能够通过吸气管吸引上颌窦,能够进一步抓紧上颌窦,从而方便二号引线拉动钳口夹到上颌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引钳,具体是一种新型上颌窦吸引钳。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上颌窦疾病如上颌窦囊肿、上颌窦息肉通常使用的钳子,其头部不可旋转,需经过反复多次试探,易损伤创面,增加患者痛苦,且在摘除窦内的息肉和囊肿时,由于息肉和囊肿柔软、活动、光滑,已有的上颌窦钳不具备吸引力,难以将其拉入钳口,息肉和囊肿常常无法被钳口夹到,需要反复钳夹多次,从而增大了手术的难度,延长了手术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上颌窦吸引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上颌窦吸引钳,包括钳柄、弯管和钳口,所述弯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有空腔,该空腔内靠近钳口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杆,所有的连接杆的一端均伸出空腔设置,且所述连接杆伸出空腔的一端均通过连接销连接有吸气管,所有的吸气管均通过导气管相连接,所述吸气管的内部靠近连接杆的一端为闭合状态,所述连接杆位于空腔内部的一端均连接一号引线的一端,所述一号引线的另一端连接钳柄,所述内管的内部设置有二号引线,所述二号引线伸入钳柄的一端与一号引线相汇合后连接总引线;所述弯管的外侧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出气口均与吸气管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钳柄通过二号引线连接钳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管为橡胶软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通过长软管连接吸气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钳口通过连接销连接外壳,该外壳连接在二号引线的端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有的吸气管形成花型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弯管设置成内管和外管,然后再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空腔内设置一号引线,再内管内设置二号引线,然后再设置若干个吸气管,使所有的吸气管形成花状设置,然后再将吸气管通过连接销连接连接杆,将连接杆远离吸气管的一端通过一号引线与二号引线均连接钳柄,能够使得医护人员在使用该吸引钳时,能够拉动钳柄,实现拉动一号引线和二号引线,使得一号引线拉动连接杆,进而再连接吸气管,使得所有的吸气管向一号引线的一侧收缩,进而使得所有的吸气管呈爪状抓紧上颌窦,同时,能够通过吸气管吸引上颌窦,能够进一步抓紧上颌窦,从而方便二号引线拉动钳口夹到上颌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上颌窦吸引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上颌窦吸引钳的引起管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褚彦玲,未经褚彦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983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校准功能的便携式气体检测仪
- 下一篇:一种保险丝极耳焊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