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农田翻土铲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92948.1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64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麒;曾宪楠;宋秋来;冯延江;孙羽;张小明;王曼力;葛文婷;谢婷婷;姜辉;刘凯;任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1/02 | 分类号: | A01B1/02;A01B1/2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华夏松花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5008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田 翻土 | ||
一种农田翻土铲,它涉及农业领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工翻地,尤其是水稻田翻地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翻土铲结构简单,仅有铲斗和铲杆两个主要部件组成,铲斗的扇面结构在铲入土后,能够兜住大量土,增大翻土面,提高效率。而且,铲斗上设置有条形孔和圆孔,可以使土壤从其漏出,防止大量土壤粘在铲斗上,尤其适用于水稻田含水量较大的土壤。铲杆底部插入到农田中,并带动铲斗铲入,通过转动把手,可以非常省力的将铲斗内的土倾倒出。本实用新型在铲杆设置多个铲斗插入孔,可以调整铲斗高度,以调整农田土的翻动深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轻巧,省力,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农业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田翻土铲。
背景技术
农田翻土大多采用机械设备,但是对于人工翻地,与机械相比,效率低,且工作强度大。对于水稻田而言,由于水稻田含水量较其它农田大,翻地劳动强度大,对于机械设备不易进入或者耕地面积较小地区,翻地就需要人工操作。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减轻人工劳动强度的翻地铲,尤其是水稻田翻地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工翻地,尤其是水稻田翻地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农田翻土铲。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田翻土铲,它包括铲斗、铲杆和把手;
所述的铲斗为扇形结构,在铲斗的扇面上竖直设置有多个条形孔,在相邻条形孔的扇面上设置有多个通孔;铲斗一侧的上下沿均向外延伸形成突出部,突出部前端设置有外螺纹;
铲杆下部开设有多个铲斗插入孔,铲斗上下沿的两个突出部分别穿过铲斗插入孔,并通过螺母与突出部前端的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铲杆的底部为尖形结构;
所述的把手与铲杆顶端固接。
本实用新型包含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翻土铲结构简单,仅有铲斗和铲杆两个主要部件组成,铲斗的扇面结构在铲入土后,能够兜住大量土,增大翻土面,提高效率。而且,铲斗上设置有条形孔和圆孔,可以使土壤从其漏出,防止大量土壤粘在铲斗上,尤其适用于水稻田含水量较大的土壤。铲杆底部插入到农田中,并带动铲斗铲入,通过转动把手,可以非常省力的将铲斗内的土倾倒出。本实用新型在铲杆设置多个铲斗插入孔,可以调整铲斗高度,以调整农田土的翻动深度。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轻巧,省力,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铲斗和铲杆连接状态剖视图;
其中,1铲斗,2铲杆,3把手,4条形孔,5通孔,6铲斗插入孔,7弯折部,8尖头。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农田翻土铲,它包括铲斗1、铲杆2和把手3;
所述的铲斗1为扇形结构,在铲斗1的扇面上竖直设置有多个条形孔4,在相邻条形孔4的扇面上设置有多个通孔5;铲斗1一侧的上下沿均向外延伸形成突出部,突出部前端设置有外螺纹;
铲杆2下部开设有多个铲斗插入孔6,铲斗1上下沿的两个突出部分别穿过铲斗插入孔6,并通过螺母与突出部前端的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铲杆2的底部为尖形结构;
所述的把手3与铲杆2顶端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929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冻存管低温保存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保工程用固废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