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骨科固定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578608.3 | 申请日: | 2021-03-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25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 发明(设计)人: | 杨再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再隆 |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李青 |
| 地址: | 557400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科 固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骨科固定架,包括固定连接架一、固定连接架二、旋转调节组件和固定环组件,固定连接架一和固定连接架二的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固定连接架一和固定连接架二一端呈弯折设置,固定连接架一和固定连接架二弯折处通过旋转调节组件铰接,固定连接架一和固定连接架二另一端均设有固定滑槽,固定环组件一侧设于固定滑槽内,固定环组件包括可调固定环、调节连接柱和固定针,可调固定环一侧设于固定滑槽内,可调固定环呈间隔设置,调节连接柱连接设于可调固定环之间。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实现对肢体的上下环形包裹式的双重调节固定,受力均匀,提升固定效果,满足不同体型的调节固定的骨科固定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科固定架。
背景技术
骨科固定支架是骨科临床上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对骨科领域的一些手术,如肢关节、踝关节的骨折以及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必须对手术部位进行固定,骨科固定架用于夹固患者手臂等的支架,以保持肢体的状态;避免肢体在康复的过程中,再次受到伤害。目前的固定架均采用普通形式构建,在术后矫正时,往往由于受力不均,导致矫正畸形,影响后续治疗,而普通固定架的一体化设计,不能很好地根据患者肢体的大小来进行调节,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骨科固定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骨科固定架,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骨科固定架,包括固定连接架一、固定连接架二、旋转调节组件和固定环组件,所述固定连接架一和固定连接架二的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所述固定连接架一和固定连接架二一端呈弯折设置,所述固定连接架一和固定连接架二弯折处通过旋转调节组件铰接,所述固定连接架一和固定连接架二另一端均设有固定滑槽,所述固定环组件一侧设于固定滑槽内,所述固定环组件包括可调固定环、调节连接柱和固定针,所述可调固定环一侧设于固定滑槽内,所述可调固定环呈间隔设置,所述调节连接柱连接设于可调固定环之间,所述可调固定环侧壁呈对称设置设有弧形通孔,所述固定针沿可调固定环径向固定插设于弧形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调节组件包括连接板一、连接板二、固定球、螺杆和调节旋钮,所述固定连接架一弯折处连接有连接板一,所述固定连接架二弯折处连接有连接板二,所述连接板一设于连接板二上,所述固定球设于连接板二下方,所述固定球内设有螺纹,所述螺杆一端设于连接板一上方连接有调节旋钮,所述螺杆另一端一次贯通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螺纹连接设于固定球内,旋转调节组件实现调节固定连接架一和固定连接架二之间的角度,实现臂弯或者腿弯处的转折调节,满足适应于不同体型、不同伤情的调节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固定环包括固定半环一和固定半环二和调节固定螺栓,所述固定半环一和固定半环二通过调节固定螺栓固定扣合形成可调固定环,所述固定半环一一端和固定半环二一端通过调节固定螺栓连接且分别设于固定滑槽上方和固定滑槽下方,可调固定环的固定半环一和固定半环二通过调节固定螺栓的调节固定,实现可调固定环内径的调节,满足不同体型的调节固定,配合调节连接柱实现对肢体的环形包裹式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连接柱包括外套筒、调节套杆、微调杆、微调螺母和顶丝,所述可调固定环侧壁沿轴向设有固定通孔,所述固定通孔呈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微调杆一端通过固定螺母固定设于可调固定环的固定通孔上,所述微调杆另一端贯通可调固定环的固定通孔连接有微调螺母,所述调节套杆一端与微调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套杆另一端套设于外套筒内,所述外套筒贯通间隔设置的可调固定环的固定通孔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顶丝设于外套筒侧壁,外套筒和调节套杆通过顶丝实现调节连接柱的伸长和缩短,微调杆和微调螺母实现对调节连接柱长度的微调。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针设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呈对称设置设于弧形通孔内外两侧,所述固定针固定设于固定螺母内,固定螺母起到将固定针固定于弧形通孔内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通孔内壁设有橡胶圈,橡胶圈增加调节连接柱与固定通孔内壁之间的摩擦,提高固定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再隆,未经杨再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786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