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多功能自固定肛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68110.9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75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邓俊晖;徐煜俊;章晓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俊晖 |
主分类号: | A61F2/00 | 分类号: | A61F2/00;A61M25/10 |
代理公司: | 广东创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90 | 代理人: | 韩淑英 |
地址: | 516002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多功能 固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多功能自固定肛管,其包括可分离的肛管和多功能件。其中肛管可实现引流、减压和直肠内侧支撑的作用。所述多功能件在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分别膨胀后可实现肛管的自固定作用(不再需要目前临床常用的缝合或胶布固定肛管的方法),同时可针对不同病患实现直肠末端差异性地扩张、直肠末端的差异性压迫止血功能。所述多功能件的第二腔体膨胀后,还可实现人体肛管压迫止血功能,针对肛管狭窄的病患,可根据病人忍受程度随时调节实现最佳的肛门扩张功能。此外,可根据需要单独使用多功能件,也可实现引流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用多功能自固定肛管。
背景技术
在结直肠外科手术中,常需切除部分或全部直肠行远近肠管吻合,为减少肠内容物对吻合口的压力,常经肛放置肛管,以减压,引流肠内容物及对吻合口远近端肠管起支撑作用。由于肛门特殊位置及结构,肛管常无较好的固定方法。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缝合或胶布固定,实际效果不理想,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同时也影响了术后活动。
在末端直肠或肛管手术后,如直肠良恶性肿瘤局部切除或痔手术后,时有大出血的情况发生,油纱填塞是较常用而有效的方法。由于直肠与肛管内径不同及肛门司排便,排气功能,临床实施常效果不理想。
目前也有在结直肠外科手术后可实现固定和压迫止血的方案,例如申请日为2010年06月08日,公开日为2010年12月15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020219014.X公开的切合肛肠生理结构的痔压迫止血器,其包括作为肛管的中空导管、可充气的膨胀囊和用于向膨胀囊充气的充填管。其中,膨胀囊包括大端、中间段和小端三个连续的部分。使用时,通过充填管向膨胀囊注入气体或水或冰山,使膨胀囊扩张,目的是想使膨胀囊贴合在内、外痔及混合痔区域,扩张、挤压、紧密嵌合压迫于肛管及其上、下,达到压迫止血的功能。然而,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病患的术后直肠末端形状、尺寸不同,肛门内周状态也不同,因此需要膨胀囊的大端和中间段的充气状态也不同,使得该方案的实际使用效果不会理想。
目前市场上并没有可供临床使用的供结直肠外科手术后可实现固定和压迫止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经肛引流、减压、支撑、压迫止血及狭窄扩张的医用多功能自固定肛管。
一种医用多功能自固定肛管,包括肛管以及与所述肛管可分离连接的多功能件。所述多功能件包括:用于可分离套设在肛管外的套管;自所述套管第一端向套管的第二端方向依次相连地形成在套管外周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内部空间互不相通;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相连并内部相通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其中,所述肛管和套管可通过形成在两者之间的卡扣部件连接和分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腔体在膨胀至预设大小时大体呈圆台形,且最大外径的一端靠近所述套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三腔体在膨胀至预设大小时大体呈圆球或橄榄球形。
优选的,所述第二腔体在膨胀至预设大小时大体呈圆柱形。
优选的,所述第二腔体在非膨胀情况下自其两端向中部方向的外径有变小的趋势,使第二腔体的中部段相对两端处呈内凹状。
优选的,所述第二腔体的至少中部段上形成有在第二腔体膨胀至预设大小时可伸展开来的皱褶,所述皱褶延伸的方向大体与所述套管的延伸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相连的部位以及第二腔体与第三腔体相连的部位的外表面圆滑过渡。
优选的,所述肛管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肛管的靠近其第一端处形成有多个引流孔;当肛管与套管通过卡扣部件连接后,形成有引流孔的肛管部位伸出套管的第一端,肛管的第二端伸出套管的第二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俊晖,未经邓俊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681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