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海上救助的释放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65232.2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98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英杰;刘方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英杰 |
主分类号: | B66C1/14 | 分类号: | B66C1/14;B66C1/36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王娟 |
地址: | 26401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海上 救助 释放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海上救助的释放机构,包括用于固定被吊物的连接组件以及用于释放被吊物的吊钩组件,吊钩组件用于与救助船上的吊机连接。还包括用于控制吊钩组件开合的控制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释放拉绳可以实现吊钩本体的开合,进而实现被吊物的远距离释放,操作简单,提高了救助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海上救助的释放机构。
背景技术
在进行海上救助时,经常需要将被吊物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释放,如现在海上救助使用的无人遥控装置,目前通常是人工将固定被吊物的吊带悬挂在救助船的吊机的吊钩上进行移动,但是,起吊物到达指定位置后无法直接释放被吊物,通常采用人工手持较长的杆子将吊带从吊钩上挑落,或者另外吊放工作艇,由工作艇上的工作人员进入到遥控装置上进行专门的吊带结构操作。操作复杂,占用较长的救助时间,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同时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海上救助的释放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安全隐患,提高了救助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海上救助的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被吊物的连接组件以及用于释放被吊物的吊钩组件,所述吊钩组件用于与救助船上的吊机连接;还包括用于控制吊钩组件开合的控制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用于固定被吊物的吊带,所述吊带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吊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安装在被吊物上的若干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径大于吊环的外径,所述吊带穿过固定环,用于将被吊物悬挂在吊钩组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吊钩组件包括连接座以及与连接座连接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上端部铰接有连接环,连接体的下端部穿过连接座铰接有用于悬挂吊环的吊钩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吊钩本体包括固定钩和活动钩,所述固定钩与吊钩本体一体成型,所述活动钩的上端与吊钩本体铰接,活动钩的下端向上弯曲与固定钩的下端相接触,用于围合形成可开合的钩体;所述活动钩用于与吊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释放拉绳以及安装在连接座顶部的导向滑轮,所述连接座的一端部开设有与释放拉绳相配合的竖向的引导孔,所述释放拉绳的一端固定在活动钩上,释放拉绳的另一端穿过引导孔后与导向滑轮相配合,释放拉绳的另一端用于牵引控制吊钩本体的开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活动钩弯曲部内壁上的分割钩以及安装在吊带中部的吊环,所述吊带中部的吊环用于与分割钩相配合。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释放拉绳可以实现吊钩本体的开合,进而实现被吊物的远距离释放,操作简单,提高了救助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安全隐患;
2、本实用新型在活动钩上设置分割钩,实现了吊带的可回收利用,架构简单,操作灵活,进一步提高了释放机构的实用性;
3、吊带两端及中部设置吊环,与被吊物上的四个固定环配合对被吊物进行起吊,避免被吊物起吊和释放过程中的晃动,提高了被吊物起吊以及释放过程中的稳定性;
4、释放拉绳通过导向轮拉动活动钩的转动,进而实现了吊钩本体的开合,操作简单,能在有效的救助范围内进行释放动作,结构简单,进一步提高了释放机构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吊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英杰,未经刘英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652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核电站稳压器先导式安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