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小书包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52990.0 | 申请日: | 202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33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吴玲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雅狄玩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F3/04 | 分类号: | A45F3/04;A45C13/08;A45C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书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小书包,包括书包主体,所述书包主体的正面设置有副包,所述副包的正面设置有卡通贴布,所述书包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提手,所述书包主体背面顶部的两侧和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背面设置有调节包带,所述调节包带的外表面设置有强度层,所述强度层包括氯纶纤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书包主体、副包、卡通贴布、提手、固定块、调节包带、强度层、放置袋、网格布、拉链一和拉链二的相互配合,达到了背带不容易断裂的优点,儿童在佩戴小书包时喜欢对包带进行拉扯,不会造成包带撕裂,不会影响书包的美观,同时不会造成书包无法进行使用,延长了书包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书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小书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箱包已经成为人们身边不可或缺的饰品,人们要求箱包产品不仅在实用性上有所加强,装饰性也要有所拓展,儿童书包是一种能够盛放书本或者文具的包,现在的书包更是五花八门,以普通的布料或者是帆布等制成,主要是双肩的,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也有单肩的,拉杆的。
目前现有的新型小书包有以下缺点:背带容易断裂,儿童在佩戴小书包时喜欢对包带进行拉扯,会造成包带撕裂,会影响书包的美观,同时还会造成书包无法进行使用,缩短了书包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小书包,具备背带不容易断裂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新型小书包背带容易断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小书包,包括书包主体,所述书包主体的正面设置有副包,所述副包的正面设置有卡通贴布,所述书包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提手,所述书包主体背面顶部的两侧和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背面设置有调节包带,所述调节包带的外表面设置有强度层,所述强度层包括氯纶纤维,所述氯纶纤维远离调节包带的一侧粘连有聚酯纤维,所述聚酯纤维远离氯纶纤维的一侧粘连有透气网布。
优选的,所述书包主体两侧的底部均设置有放置袋,所述放置袋的外侧设置有网格布,所述书包主体的材质为涤纶纤维和氨纶纤维交织材料。
优选的,所述书包主体正面的顶部设置有拉链一,所述副包正面的顶部设置有拉链二,所述拉链一和拉链二的表面均设置有拉锁头。
优选的,所述氯纶纤维的表面与聚酯纤维的内腔粘连,所述聚酯纤维的表面与透气网布的内腔粘连。
优选的,所述提手的表面设置有防护套,且防护套的材质为弹性纤维和丙纶纤维交织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书包主体、副包、卡通贴布、提手、固定块、调节包带、强度层、放置袋、网格布、拉链一和拉链二的相互配合,达到了背带不容易断裂的优点,儿童在佩戴小书包时喜欢对包带进行拉扯,不会造成包带撕裂,不会影响书包的美观,同时不会造成书包无法进行使用,延长了书包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块,对调节包带起到了固定稳定的作用,防止调节包带在使用时出现脱落的问题,增加了调节包带使用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强度层,对调节包带起到了抗拉扯的作用,增加了调节包带的使用强度,延长了调节包带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卡通贴布,增加了书包主体的美观度,提高了顾客对该书包的购买欲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书包主体和调节包带结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强度层结构剖视图。
图中:1、书包主体;2、副包;3、卡通贴布;4、提手;5、固定块;6、调节包带;7、强度层;701、氯纶纤维;702、聚酯纤维;703、透气网布;8、放置袋;9、网格布;10、拉链一;11、拉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雅狄玩具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雅狄玩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529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蛋白制品简易浓缩装置
- 下一篇:供需融合的共享型建筑群能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