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饲用油混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31456.1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92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易敢峰;袁勇;刘培建;夏冬梅;姜德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大北农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5/04 | 分类号: | B01F15/04;A23N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5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饲用油 混和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饲用油混和系统,包括盛装第一原料油和第二原料油的第一原料油桶和第二原料油桶、对第一原料油和第二原料油分别进行称重配比的第一称重桶和第二称重桶,盛装称重后的第一原料油和第二原料油的缓冲桶,以及将第一原料油和第二原料油进行混和的混和桶,第一称重桶和第二称重桶各自设置有第一电子秤和第二电子称,第一称重桶和第二称重桶的底端通过第一称重桶管道和第二称重桶管道分别连接至缓冲桶,所述第一称重桶管道和第二称重桶管道分别上具有第一称重桶管道阀和第二称重桶管道阀,控制单元分别连接第一抽油泵、第二抽油泵、第一电子秤、第二电子称、第一称重桶管道阀和第二称重桶管道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养猪场的饲料用油的混和系统。
背景技术
规模化养殖生猪过程中,饲用油是饲料生产中常用的原料,当需要使用饲用油时如豆油、鱼油或者混和油时,往往需要单独称重,工厂工人一般都是目测其配重,然后再进行混和,这样就造成混和油的比例不够准确;另外饲料厂一次往往需要进行大量混合油的制料过程,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力,并且效率极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往往需要单独称重,工厂工人一般都是目测其配重,然后再进行混和,这样就造成混和油的比例不够准确;另外饲料厂一次往往需要进行大量混和油的制料过程,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力,并且效率极低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饲用油混和系统,能够实现准确、高效、节省人力的饲用油混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饲用油混和系统,包括盛装第一原料油和第二原料油的第一原料油桶和第二原料油桶、对第一原料油和第二原料油分别进行称重配比的第一称重桶和第二称重桶,盛装称重后的第一原料油和第二原料油的缓冲桶,以及将第一原料油和第二原料油进行混和的混和桶,其中,
所述第一原料油桶和第二原料油桶分别具有进油口,并分别通过第一原料油管道和第二原料油管道连接至第一称重桶和第二称重桶,所述第一原料油管道和第二原料油管道上分别具有第一出油阀、第一抽油泵和第二出油阀、第二抽油泵;
所述第一称重桶和第二称重桶分别高于第一原料油桶和第二原料油桶,第一称重桶和第二称重桶各自设置有第一电子秤和第二电子称,第一称重桶和第二称重桶的底端通过第一称重桶管道和第二称重桶管道分别连接至缓冲桶,所述第一称重桶管道和第二称重桶管道分别上具有第一称重桶管道阀和第二称重桶管道阀;所述缓冲桶位于第一称重桶和第二称重桶下方,缓冲桶底端具有缓冲桶管道,所述缓冲桶管道上具有缓冲桶管道阀,所述缓冲桶管道连接至混和桶;
所述饲用油混和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连接第一抽油泵、第二抽油泵、第一电子秤、第二电子称、第一称重桶管道阀和第二称重桶管道阀。
一种饲用油混和系统中,首先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抽油泵将第一原料油通过第一原料油管道输送至称重桶,并利用电子秤进行称重,当第一原料油达到预定重量时,通过控制单元关闭第一抽油泵,并开启称重桶管道阀,将称重桶中的第一原料油排放至混和桶;其次当排放完成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二抽油泵将第二原料油通过第二原料油管道输送至称重桶,并利用电子秤进行称重,当第二原料油达到预定重量时,通过控制单元关闭第二抽油泵,并开启称重桶管道阀,将称重桶中的第二原料油排放至混和桶。
该设置方案虽然使用第一抽油泵将第一原料油通过第一原料油管道输送至称重桶、以及使用第二抽油泵将第二原料油通过第二原料油管道输送至称重桶,避免了仅仅使用一套抽油泵时原料油的混和和相互污染,但是问题在于串行操作,需要等待第一原料油达到预定重量后再抽入第二原料油,称重和混合周期较长,操作效率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大北农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大北农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314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观察窗的双模式人工晶状体推注器
- 下一篇:冷却塔下料流量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