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坑围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29265.1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53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均;张意晗;张杰;郦张峰;张钰晗;郦阳;周泽炎;陈怡;徐志明;潘亚磊;俞雪龙;边灵吉;袁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利均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29/02;E02D19/18;E02D5/06;E02D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99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围护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其包括:内侧挡土钢墙:围绕形成闭合环状并形成基坑内壁;外侧挡土钢墙,围绕形成闭合环状并套接于所述内侧挡土钢墙外部;腹板:固定于内侧挡土钢墙和外侧挡土钢墙之间;其中,内侧挡土钢墙和外侧挡土钢墙分别由多块内侧单元板和多块外侧单元板拼接而成,相邻的内侧单元板之间和相邻的外侧单元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整体刚度和施工效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围护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围护结构。
背景技术
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基坑的稳定性和施工人员作业的安全性,需要在基坑外围做基坑围护结构以便于承受土压力和水压力。因此基坑围护结构需要提供良好的抗侧移能力和防渗能力。
现有的基坑围护结构包括以下六种:板桩式、柱列式、地下连续墙、自立式水泥土挡墙、组合式和沉井法。随着建筑行业的持续性发现,出现了很多适应不同施工环境的工法,如PC工法、HU工法等是板桩式的常见工法,SMW工法是组合式的常见工法。而前述的不同的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和所呈现的抵抗土侧压力和水压力的方式都是不同的。
现有的PC工法桩是采用圆管桩和拉森钢板桩配合承受土侧压力和水压力,其施工方法如下:利用打拔桩机夹持拉森钢板桩或者圆管桩,将其打入到土层中即可。
现有的地下连续墙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的形式承受土侧压力和水压力,其施工方法如下:先开挖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槽口同时进行泥浆护壁,然后下放钢筋笼,再浇筑混凝土,待凝固后形成钢筋混凝土墙体。
虽然地下连续墙具有较强的承载力,但是其施工工期长、效率低。而PC工法等板桩式的基坑围护结构虽然施工快速,但是其承载力不足的情况也常有出现。当板桩式的基坑围护结构后期出现结构性问题时,需要进行水泥搅拌桩或者其他方式的加固,不仅安全性没有保证,也增加了施工成本。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基坑围护结构,能够同时具备地下连续墙的承载力和板桩式的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其具有提高承载力和施工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包括
内侧挡土钢墙:围绕形成闭合环状并形成基坑内壁;
外侧挡土钢墙,围绕形成闭合环状并套接于所述内侧挡土钢墙外部;
腹板:固定于内侧挡土钢墙和外侧挡土钢墙之间;
其中,内侧挡土钢墙和外侧挡土钢墙分别由多块内侧单元板和多块外侧单元板拼接而成,相邻的内侧单元板之间和相邻的外侧单元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侧挡土钢墙和外侧挡土钢墙之间形成空腔,而空腔通过腹板进行定型和固定,使得内侧挡土钢墙和外侧挡土钢墙整体形成中空的墙体。其承力方式与地下连续墙相似,但是具有更快的施工速度和重复利用的性能。与PC、HU等板桩式结构相比,本申请具有更强的承载力。由于内侧挡土钢墙和外侧挡土钢墙配合形成了中空结构,使得本申请的基坑围护结构的整体刚度更大,但是不同于地下连续墙完全定型的形式,本申请远离腹板的内侧单元板和外侧单元板端部具有一定的柔性,能够根据不同形状的基坑进行相应的变化,从而提高了现场适应能力。
同时,本申请提供的基坑围护结构具有更优的止水效果,地下水首先被阻隔在外侧挡土钢墙外部,外侧挡土钢墙外部的水的渗透需要通过两个连接件以及内侧挡土钢墙和外侧挡土钢墙之间的土层。而内侧挡土钢墙和外侧挡土钢墙之间的水被隔离在相邻的腹板之间,使得地下水渗透到内侧挡土钢墙内侧的概率大大降低。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腹板垂直于内侧挡土钢墙和外层挡土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利均,未经张利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292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