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浓度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29026.6 | 申请日: | 2020-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25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钟友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森洋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405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嘉禾街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度 一体化 污水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浓度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污水处理箱,所述污水处理箱内设有依次连通的分离槽、厌氧槽、氧化槽以及过滤槽,所述分离槽背向厌氧槽的一端连接有进水槽,所述过滤槽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分离槽、厌氧槽、氧化槽以及过滤槽底部均设有排泥口;所述分离槽、厌氧槽以及氧化槽内均放置有优势微生物填料。本实用新型具有使污水通过分离槽将污水与沉积的淤泥分离,厌氧槽内添加厌氧菌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水解、酸化后,减少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厌氧降解产物为反硝化脱氮提供了丰富的碳源,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较小,管理方便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浓度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和消耗也不断增加,污水排放量随之增大,污染物种类及浓度增加,水体污染越发严重,富营养化水体日益增多。
随着集中的污水处理方式解决了人们关心的水环境污染问题,集中式污水处理成为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方式,且由于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较为繁琐,导致占地面积较大,管理不便的问题,因此还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地面积较小的高浓度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浓度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箱,所述污水处理箱内设有依次连通的分离槽、厌氧槽、氧化槽以及过滤槽,所述分离槽背向厌氧槽的一端连接有进水槽,所述过滤槽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分离槽、厌氧槽、氧化槽以及过滤槽底部均设有排泥口;所述分离槽、厌氧槽以及氧化槽内均放置有优势微生物填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污水通过分离槽将污水与沉积的淤泥分离,厌氧槽内添加厌氧菌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水解、酸化后,减少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厌氧降解产物为反硝化脱氮提供了丰富的碳源,同时也为氧化槽内的好氧菌生长代谢提供了丰富营养,氨氮得到迅速降解,分离槽内优势微生物填料的设置,在污水进行沉淀的过程中,优势微生物填料中的好氧菌先消耗掉污水中溶解的大量氧气,降解部分污水中的有机物,提高厌氧槽内的降解速率,分离槽、厌氧槽、氧化槽以及过滤槽之间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较小,管理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分离槽、厌氧槽、氧化槽以及过滤槽之间均设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上均设有通孔,所述分离槽与厌氧槽之间的通孔为第一通孔,所述厌氧槽与氧化槽之间的通孔为第二通孔,所述氧化槽与过滤槽之间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靠近阻隔板背向污水处理箱底部的一端设置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呈对角设置,所述第三通孔靠近阻隔板朝向污水处理箱底部的一端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污水处理箱内的污水通过阻隔板进行分离,以及通过通孔进行污水的转移,对角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厌氧槽内的污水的厌氧反应较为充分,且由于第二通孔位于厌氧槽的上端,第二通孔收集的污水靠近厌氧槽的表面,厌氧槽表面的氧气溶解较多,便于提高氧化槽内的反应效率,污水处理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优势微生物填料包括支撑挡板和填料架,所述填料架子上均布有若干生物巢,所述支撑挡板位于污水处理箱内壁的两侧,所述填料架为若干成排设置的杆状物,所述填料架搭设在支撑挡板上,若干所述生物巢柔性连接于一根连接线上,所述连接线均匀绑设于填料架上,所述靠近通孔处的生物巢密度大于远离通孔处的生物巢密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靠近通孔处的生物巢由于水流冲刷的原因,生物巢上附着的优势微生物菌种量较小,且靠近通孔处的污水营养物质含量较多,增大靠近通孔处生物巢的密度,提高污水的净化效率,当工作人员需要对该优势微生物填料进行清洗或更换时,可以直接提起搭设在支撑挡板上的填料架,即可实现拆卸工作,拆卸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森洋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森洋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290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监控流量的螺旋桨
- 下一篇:一种船用对转螺旋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