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射频前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18522.1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89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林;崔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威富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H01Q1/36;H01Q1/50;H01Q15/24;H01Q11/10;H01Q19/10;H01Q21/00;H01Q21/06;H01Q21/24;H04B1/00;H04B1/4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熊文杰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射频 前端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型射频前端装置,包括新型天线装置和射频收发装置,新型天线装置包括基板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双极化对数周期天线,射频收发装置包括滤波器、环形器、接收器和发射器,上述射频前端装置,采用十字交叉结构实现两个单极化天线单元的双极化构成,实现了新型双极化对数周期天线,可减少信号极化损失,使天线装置的水平垂直双方向的增益俱佳,同时天线振子可以在反射盘上感应同相电流,进一步提高新型双极化对数周期天线的增益,其次通过将双极化对数周期天线组成天线阵列设置在基板上,将新型天线装置设计为立体组阵结构,使得新型天线装置可形成垂直面波束,最后由射频收发装置来实现信号的收发,从而提高了天线整体增益。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天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射频前端装置。
背景技术
天线是任何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无线电设备所要执行的任务虽然不同,但天线在设备中的作用却是基本相同的。任何无线电设备都是通过无线电波来传递信息,因此就必须有能辐射或接收电磁波的装置。
传统的天线射频前端以单极化天线为主,也有阵列天线,但主要是垂直方向的阵列,这些天线结构均是二维设置,很难实现高增益,使得传统的天线系统对通信性能的提高有限,增益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天线系统增益效果差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射频前端装置。
一种新型射频前端装置,包括新型天线装置和射频收发装置,所述新型天线装置包括基板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双极化对数周期天线,各所述双极化对数周期天线均设置于所述基板,所述射频收发装置包括滤波器、环形器、接收器和发射器,所述双极化对数周期天线均连接所述滤波器,所述滤波器通过光纤连接所述环形器,所述环形器通过光纤分别连接所述接收器和发射器;
所述双极化对数周期天线,包括:
天线主体,包括围绕一空间轴线依次设置的四根相同的集合线即第一集合线、第二集合线、第三集合线、第四集合线,所述第一集合线与所述第三集合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集合线与所述第四集合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集合线的中点与所述第三集合线的中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二集合线中点与所述第四集合线中点之间的连线,且垂直在所述空间轴线上,所述第一集合线、所述第二集合线、所述第三集合线和所述第四集合线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集合线上设置有若干个天线振子,所述天线振子从所述第一集合线的第一端向第二端的方向依次等间距地交替设置在所述第一集合线相对于所述空间轴线方向的两侧,且越靠近所述第一集合线的第二端的天线振子长度越短,所述第一集合线上的所有天线振子相互平行且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集合线、第三集合线、第四集合线上也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天线振子,设置方式与所述第一集合线的天线振子设置方式相同;
反射盘,所述反射盘设置在所述天线主体的第一端,所述反射盘所在平面与所述空间轴线垂直;
第一同轴线和第二同轴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集合线和所述第二集合线上,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导体、绝缘介质层、外导体层,所述绝缘介质层设于所述内导体和外导体层之间,所述第一同轴线和所述第二同轴线的外导体层分别与所述第一集合线和所述第二集合线远离所述空间轴线的一侧贴合;
所述第一集合线和所述第二集合线的第二端还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形状和大小分别与所述第一同轴线和第二同轴线相适应,所述第一同轴线和第二同轴线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同轴线和第二同轴线的内导体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接至所述第三集合线和所述第四集合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威富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威富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185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