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岩溶隧道地下水开敞式疏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94032.2 | 申请日: | 202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00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郦亚军;刘科;甘目飞;陈国栋;尚寒春;刘雄伟;王微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E21D9/14;E21D11/00;E21D11/10;E21D20/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刘童笛 |
地址: | 61008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溶 隧道 地下水 开敞式疏泄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岩溶隧道地下水开敞式疏泄结构,包括集中疏泄结构,集中疏泄结构包括护拱层,设于隧道区域岩溶空腔内,护拱层位于隧道初期支护外侧,护拱层用于加强对隧道的支护;缓冲层,回填于岩溶空腔内,缓冲层位于护拱层外侧,缓冲层顶面到岩溶空腔顶部具有空隙,缓冲层用于减小岩溶空腔壁垮塌对隧道衬砌结构的冲击;集水孔,沿岩溶空腔周围设有若干集水孔,集水孔连通空隙;集水洞,设于岩溶空腔附近的隧道边墙外侧,沿集水洞周围设有若干与集水洞连通的集水孔;汇水管道,连通岩溶空腔和集水洞,汇水管道伸入空隙,用于将岩溶空腔中水引入集水洞;泄水管道,连通集水洞和隧道中心沟,泄水管道用于将集水洞中水引入中心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岩溶隧道地下水开敞式疏泄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广西、云南及贵州等省区分部有大范围的岩溶喀斯特地貌,随着公路、铁路及水利工程的快速修建,越来越多的隧道及地下工程穿越富水岩溶地区,施工过程中揭示了许多岩溶形态及岩溶水,如充填、半充填/空溶洞、岩溶裂隙带、岩溶管道、地下暗河及岩溶地下湖泊等。由于岩溶及岩溶水具有复杂多变、不可预见等特性,受降雨影响,富水岩溶隧道运营期间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极易出现衬砌漏水、衬砌开裂甚至掉块、仰拱填充与仰拱衬砌脱落、无砟轨道底板变形开裂甚至上鼓、翻浆冒泥、沟槽涌水等病害类型,严重危及行车安全,且治理难度大,治理成本高。
目前,岩溶隧道均采用闭环二次衬砌结构,衬砌背后设置管径为φ50mm~φ150mm的纵、横向排水盲管对的地下水进行汇集、引排,施工期间揭示岩溶裂隙、管道时一般加密盲管或单独设置盲管引排岩溶水。施工期间揭示的溶洞根据其与隧道之间的不同位置关系,通常处理措施如下:衬砌结构加强、衬砌外侧施做混凝土护拱、护拱外侧回填缓冲层、溶腔壁喷锚支护、埋设导水管与环向盲管连接等。
但是,现有针对岩溶隧道的处理措施存在以下问题:
1、采用闭环衬砌结构施工时较为便捷,无需设置异形模板,无需扩挖,但由于施工期间封闭后,使得揭示的溶洞、岩溶裂隙、岩溶管道等岩溶不良地质情况无法在运营期间作为重点维护、观察,一旦发生岩溶水害时,难以查明其水害源头,因此难以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
2、纵环向排水系统施工简单、易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保证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但因纵、横向盲管均敷设在衬砌背后且盲管管径小,衬砌施作完成后,纵环向盲管极易堵塞且难以得到有效疏通,当隧道在富水期间运营时,由于衬砌背后岩溶水难以顺畅、及时有效的汇集、排出,而在衬砌背后形成高水压力导致衬砌结构变形、开裂、渗水等一些列水害问题,进而影响隧道运营安全。
3、岩溶隧道因施工时间不同,在旱季施工时揭示的溶腔、岩溶裂隙及管道等不一定发生水害,如何在运营期间精确、有效地观察岩溶地下水出水情况,目前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岩溶隧道因施工时间不同,在旱季施工时揭示的溶腔、岩溶裂隙及管道等不一定发生水害,如何在运营期间精确、有效地观察岩溶地下水出水情况,目前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提供一种岩溶隧道地下水开敞式疏泄结构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岩溶隧道地下水开敞式疏泄结构,包括集中疏泄结构,集中疏泄结构包括:
护拱层,设于隧道区域岩溶空腔内,护拱层位于隧道初期支护外侧,护拱层用于加强对隧道的支护;
缓冲层,回填于岩溶空腔内,缓冲层位于护拱层外侧,缓冲层顶面到岩溶空腔顶部具有空隙,缓冲层用于减小岩溶空腔壁垮塌对隧道衬砌结构的冲击;
集水孔,沿岩溶空腔周围设有若干集水孔,集水孔连通空隙;
开敞式集水洞,设于岩溶空腔附近的隧道边墙外侧,沿集水洞周围设有若干与集水洞连通的集水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940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3D打印微通道闭式循环水冷热电偶
- 下一篇:一种定位装置及焊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