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降膜式氨吸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87303.1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9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贺鹰;魏晓廷;朱仁发;殷继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赛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1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叶美琴 |
地址: | 233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膜式氨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降膜式氨吸收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腔室内设有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将第一腔室隔成水平布置的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第一内腔顶部开设有吸收液进液口,第二内腔顶部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内设有进气管,进气管伸入第二内腔内,第三隔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进液孔,第四隔板开设有若干第二进液孔,第二进液孔的高度高于第一进液孔的高度,进气管底端的高度高于第一进液孔的高度且低于第二进液孔的高度,第二腔室内设有降液管,降液管一端伸入第三内腔内,另一端伸入第三腔室内,降液管顶端的高度低于第二进液孔的高度。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提高吸收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收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膜式氨吸收器。
背景技术
降膜吸收器是一种常用的用于祛除尾气中的氨气的设备,但现有技术中的降膜吸收器存在气体和吸收液的接触面积小,吸收效率低,影响尾气的处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降膜式氨吸收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降膜式氨吸收器,包括:壳体,壳体内由上到下间隔设有水平布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壳体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
第一腔室内设有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将第一腔室隔成水平布置的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壳体与第一内腔顶部对应处开设有吸收液进液口,壳体与第二内腔顶部对应处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内设有进气管,进气管伸入第二内腔内;
第三隔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进液孔,第四隔板开设有若干第二进液孔,第二进液孔高度高于第一进液孔高度,进气管底端的高度高于第一进液孔的高度且低于第二进液孔的高度;
壳体与第二腔室底部对应处开设有冷却液进液口,壳体与第二腔室顶部对应处开设有冷却液出液口,第二腔室内设有竖直布置的降液管,降液管一端贯穿第一隔板伸入第三内腔内,另一端贯穿第二隔板伸入第三腔室内,降液管顶端的高度低于第二进液孔的高度;
壳体与第三腔室底部对应处开设有吸收液出液口,壳体与第三腔室一侧对应处开设有出气口。
优选地,第二腔室内由上到下间隔设有多个水平布置的折流板,折流板交错布置使第二腔室内形成S形流道,S形流道底部与冷却液进液口连通,S形流道顶部与冷却液出液口连通。
优选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法兰。
优选地,壳体外表面设有隔热层。
优选地,第一隔板上表面涂有聚四氟乙烯层,第二隔板下表面涂有聚四氟乙烯层。
优选地,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的表面均设有聚四氟乙烯层。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增加含有氨气的尾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提高吸收效率,提高尾气处理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降膜式氨吸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进气口12-吸收液进液口13-冷却液进液口
14-冷却液出液口15-出气口16-吸收液出液口2-第一隔板
3-第二隔板4-折流板5-第三隔板6-降液管7-进气管
8-第四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降膜式氨吸收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由上到下间隔设有水平布置的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将壳体1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赛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赛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873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