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慧工地用高支模防倒塌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60009.1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62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程红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九象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48 | 分类号: | E04G11/48;E04G11/52;E04G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工地 用高支模防 倒塌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慧工地用高支模防倒塌机构,包括底杆,底杆的顶部通过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有架高杆,两个架高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顶层架高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座,第三连接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相邻的第一连接座之间、第二连接座之间和第三连接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第一连接座包括正方体固定座,正方体固定座的六个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半环,固定半环的一侧通过转销转动连接有活动半环,固定半环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螺杆,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帽,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该种智慧工地用高支模防倒塌机构,解决了现有的高支模稳定性差的问题,能够提高支模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慧工地用高支模防倒塌机构。
背景技术
智慧工地是指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三维设计平台对工程项目进行精确设计和施工模拟,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实现工程施工可视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从而逐步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
高支模是指支模高度大于或等于8米时的支模作业,高支模钢管支架在建筑木模和铝模的支撑体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单体钢支撑结构简单,支撑高度最高不能超过4.5米,超过该高度后就只能使用高支模钢管支架支撑体系,但高支模的稳定性一直是支模中的难点,现有的技术为提高稳定性通常架起多根支撑斜杆,占地面积大,费时费力,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慧工地用高支模防倒塌机构,解决了现有的高支模稳定性差的问题,能够提高支模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慧工地用高支模防倒塌机构,包括底杆,所述底杆的顶部通过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有架高杆,两个所述架高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顶层所述架高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座,所述第三连接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相邻所述的第一连接座之间、第二连接座之间和第三连接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之间、第三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之间倾斜设置有拉杆,所述第一连接座包括正方体固定座,所述正方体固定座的六个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半环,所述固定半环的一侧通过转销转动连接有活动半环,所述固定半环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帽。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座靠近建筑物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定杆,所述稳定杆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底杆的底部设置有垫板。
优选的,所述架高杆、连接杆和拉杆的两端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一连接座内开设有与凸起适配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柱。
优选的,所述活动半环的一侧设置有与有螺杆适配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包括:该种智慧工地用高支模防倒塌机构,连接座采用正方体固定座,正方体固定座每个面均竖直有固定半环和活动半环,能够将相邻的杆体连接成一个整体,提高了稳定性,同时连接座内设置的凹槽能够提高支模精度,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提高连接杆和拉杆使得结构稳定,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抗倒塌性,另外靠近建筑物一侧设置有稳定杆,将支模与建筑物连接在一起,避免了支模倾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九象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九象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600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操作的工程装修用喷漆装置
- 下一篇:二次浇注混凝土组合式流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