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底泥处理厂的余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58998.0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19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久春;曹韬;丁玮;张远金;蒋世超;张海峰;潘婷;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0 | 代理人: | 洪余节 |
地址: | 300467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水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底泥处理厂的余水处理系统,包括入水管、挡板和过滤板,所述入水管的下方连接有处理仓体,且处理仓体的内部固定有隔离板一,且隔离板一的侧端面固定有弹簧,所述挡板安装于弹簧的左端面,且挡板的下端面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下方设置有拉绳,且拉绳的右端口连接有排污仓,所述挡板的左侧设置有玻璃罩,且玻璃罩的内部设置有红外传感器,所述排污仓的右侧安装有出液软管,所述过滤板贯穿于出液软管的内部,且出液软管的上端口连接有出液孔。该底泥处理厂的余水处理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利用两组挡板的旋转可以将两个沉淀区的底泥进行排出,相较于离心方式的脱水,用电设备使用较少,节省能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底泥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底泥处理厂的余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是黏土、泥沙、有机质及各种矿物的混合物,经过长时间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及水体传输而沉积于水体底部所形成,对于底泥拥有多种处理方法,利于搅拌固化法、机械脱水法、物理脱水法和热处理法等。
目前,处理后的余水内仍然存在一定的底泥,使用较大型的离心设备使得淤泥和水源分离,余水内的底泥积攒量不可监测,长期高度运转的离心设备造成较大的能源的损耗,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底泥处理厂的余水处理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泥处理厂的余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目前,处理后的余水内仍然存在一定的底泥,使用较大型的离心设备使得淤泥和水源分离,余水内的底泥积攒量不可监测,长期高度运转的离心设备造成较大的能源的损耗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底泥处理厂的余水处理系统,包括入水管、挡板和过滤板,所述入水管的下方连接有处理仓体,且处理仓体的内部固定有隔离板一,且隔离板一的侧端面固定有弹簧,所述挡板安装于弹簧的左端面,且挡板的下端面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下方设置有拉绳,且拉绳的右端口连接有排污仓,所述挡板的左侧设置有玻璃罩,且玻璃罩的内部设置有红外传感器,所述排污仓的右侧安装有出液软管,所述过滤板贯穿于出液软管的内部,且出液软管的上端口连接有出液孔。
优选的,所述隔离板一的右侧设置有隔离板二,且隔离板一与隔离板二均与处理仓体内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隔离板一和隔离板二的宽度均与处理仓体内部宽度保持一致。
优选的,所述弹簧通过挡板与隔离板一之间构成弹性结构,且挡板的外形结构为L形结构,所述转轴与处理仓体的外表面之间活动连接,且挡板与处理仓体之间构成密封结构。
优选的,所述拉绳与挡板的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且排污仓与处理仓体通过开槽之间构成连通结构,所述电动推杆与排污仓侧表面之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玻璃罩与红外传感器之间构成半包围结构,且红外传感器镶嵌于隔离板一和处理仓体的侧端面,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滤板与出液软管的内表面之间活动连接,且过滤板内置两组滤网,所述过滤板竖直方向设置有2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置的隔离板一和隔离板二的存在使得通过两组沉淀区域的液体更加纯净,降低后期滤网的更换频率,便于使用,设置的挡板的目的是通过旋转使得上方沉淀的底泥脱离,且通过弹簧的弹力实现挡板的自动化返回原处,结构合理,减少了用电设备的参与,可长时间的对污水进行处理;
2.该装置电动推杆通过拉伸伸缩杆可以拉动拉绳上方连接的挡板进行旋转,该方法相较于传统的离心排污法,能耗使用较低,设置的玻璃罩用于密封内置的红外传感器,利用红外传感器可以使得每次电动推杆的启动可以使得挡板最大化的摆脱底泥,降低了电动推杆的反复启动频率,节省能耗,便于使用;
3.该设备的过滤板通过左右移动可以定期对滤网的使用面进行更换清洁,降低了滤网的清洁难度,且采用双重过滤结构,过滤能力更强,避免污染河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589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故障轮选弧光治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微型升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