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纹尾端带减重槽螺栓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43337.0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55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锋;特尼格尔;刘莹莹;张松林;王旭;金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B35/00 | 分类号: | F16B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朱立鸣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纹 尾端 带减重槽 螺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纹尾端带减重槽螺栓,它由螺栓头(1)、头杆结合R角(2)、螺杆(3)、螺纹(4)构成,在螺纹(4)尾端制有减重槽(5)。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螺栓尾端加工减重槽的结构,具有在不影响螺栓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具有减轻螺栓重量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纹尾端带减重槽螺栓的设计,属于航空航天产品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在飞机制造中有一句名言是“为减轻每一克重量而奋斗”。飞机轻量化能带来更低的油耗、更高的运力以及一系列绿色经济效益,飞机上使用的紧固件数以万计,以国内目前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来说,一架C919紧固件数量就达到上百万颗,若在不影响紧固件强度的前提下,改变传统紧固件结构以减轻紧固件重量将为飞机运行带来很大益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纹尾端带减重槽的螺栓,它可以在不影响螺栓强度的前提下,来减轻螺栓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螺纹尾端带减重槽螺栓,它由螺栓头(1)、头杆结合R角(2)、螺杆(3)、螺纹(4)构成,在螺纹尾端制有减重槽(5)。
螺纹(4)为滚制成型,螺纹(4)基本牙型为MJ螺纹或者UNJ螺纹。
螺栓头(1)为六角头头型螺栓头;
螺栓头(1)为十二角头头型螺栓头;
螺栓头(1)也可以为带锥度的沉头头型螺栓头。
为验证螺栓改进前后强度变化,取改进前后螺栓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螺纹(4)尾端制有减重槽(5)后并没有影响螺栓强度。另,将改进后的螺栓与现有螺栓相对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在螺纹(4)尾端制有减重槽(5),在不影响螺栓强度的前提下,具有减轻螺栓重量的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一种螺纹尾端带减重槽的六角头螺栓;
附图2为一种螺纹尾端带减重槽的十二角头螺栓;
附图3为一种螺纹尾端带减重槽的带锥度的沉头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优点、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纹尾端带减重槽螺栓,结构分为如图1,图2,图3所示。该实用新型螺栓包括螺栓头(1)、头杆结合R角(2)、螺杆(3)、螺纹(4)构成,在螺纹尾端制有减重槽(5)。其中螺栓头(1)利用冲床镦制成型;为提高螺栓疲劳强度,头杆结合R角(2)利用滚压设备进行冷挤压。螺纹(4)利用滚丝机进行滚压成型,且基本牙型为MJ螺纹或者UNJ螺纹。螺纹尾端的减重槽(5)成型方式为机加成型,并且在螺纹(4)成型后进行加工。
减重槽设计理论与减重效果说明:
基于不影响产品强度的原则,设计产品螺纹尾部减重槽,示例性的试验件螺纹规格为0.625-18UNJF-3A;试验件螺纹长度为22.91mm,螺距为:25.4/18=1.41mm。螺栓在被紧固的时候,整个螺栓的轴力都由螺纹扣来承担,但是落在每一扣的载荷是不同的,第一扣螺纹所占螺栓轴力的比例是最高的,然后按螺纹扣顺次比例降低,但螺纹有效长度1d(d为螺纹公称直径)能够满足承受载荷要求。按照有效螺纹长度1d计算,螺纹长度(包含螺纹收尾)为:0.625×25.4+2×1.41=18.7mm;该产品螺纹长度为22.91mm,剩余螺纹长度为:22.91-18.7=4.21mm,基于此原则设计螺纹尾部减重槽,如图1所示。
减重效果:螺纹尾部未进行减重时,产品重量为66.9g;减重后产品重量为65.4g;减重比例为:(66.9-65.4)/66.9=2.2%。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所做出的等效结构,这些均包括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433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W5真空泵排出润滑油油气分离回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灯盏花水肥一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