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危废焚烧二燃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42925.2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05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吕响荣;吴建平;陈剑;刘世杰;丁雅倩;袁梦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德(上海)环保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14 | 分类号: | F23G5/14;F23G5/44;F23J1/00;F27D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领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2 | 代理人: | 罗晓鹏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焚烧 二燃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危废焚烧二燃室结构,属于危废焚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回转窑、二燃室和湿式出渣机,回转窑连通在二燃室的窑尾连接段,而湿式出渣机连通在窑尾连接段的锥形部位的底部,使回转窑产生的烟气和灰渣快速分离,大大减轻了窑尾的高温腐蚀破坏性;焚烧段中的二次风入口设在燃烧器的上方,而焚烧段上方还设置了一定距离的停留段,来自回转窑的烟气以及经过燃烧器燃烧形成的烟气同二次风在焚烧段内进行混合,可以进行充分的二次焚烧,使得烟气温度、氧含量均达到国家规范的要求,从而使得经过二次焚烧的烟气达到国家的标准,该新型危废焚烧二燃室结构不仅燃烧效率高,烟气流场更加均匀,更加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危废焚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危废焚烧二燃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危险废物的产生量逐年增加,危险废物焚烧处理的工艺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危险废物处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危险废物焚烧处理领域,由于国内起步较晚,技术积累较少,焚烧处理的效果参差不齐,如何将危险废物连续、稳定的焚烧处理,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已经成为业内日益关注的问题。
目前,国内采用较多的焚烧工艺为“回转窑+二燃室”的方式,作为焚烧系统的主设备之一,二燃室的设计并没有在行业内引起应有的重视,因而导致了一系列相关问题的产生,如有机物燃烧不完全、二恶英检测未达标、一氧化碳排放超标,以及回转窑窑尾的高温腐蚀破坏等,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还带来了较高的成本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危废焚烧二燃室结构,通过将二燃室进行多段设置,回转窑和湿式出渣机分别连接在二燃室的不同段落,不仅可以使有机物以及混合烟气进行充分焚烧,还可以使回转窑产出的烟气和灰渣得到有效分离。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危废焚烧二燃室结构,包括回转窑和二燃室,所述二燃室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出口段、停留段、焚烧段以及窑尾连接段,所述窑尾连接段的底部连通一湿式出渣机,用于收集二燃室内的灰渣,所述二燃室的下方设有一支撑装置;
所述回转窑具有一窑尾端,所述窑尾端连通所述窑尾连接段,并在连接处设有密封装置,回转窑通过窑尾连接段分离回转窑产出的烟气和灰渣,烟气向上流动,灰渣通过窑尾连接段掉入至湿式出渣机内,密封装置可以有效完成回转窑与二燃室的密封以避免设备漏风;
所述焚烧段的上端设有二次风入口,所述焚烧段的下端连通一燃烧器。
进一步地,所述停留段的长度是5-12m,确保烟气在国家规范要求的焚烧温度、氧含量的工况下的停留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窑尾连接段的下端呈锥形,所述支撑装置支撑于该锥形处,便于灰渣的下落,避免灰渣在此堆积、积聚,同时将支撑装置设置在锥形部位,可以使整体结构紧凑,提供更多的有效操作空间,便于工作人员的维护和维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是环绕所述锥形均匀分布的若干个钢结构立柱。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风入口是4-8个,通过一环形风管均匀环绕分布于所述焚烧段,用于给焚烧段提供均匀且充分的氧气,促使二燃室进行充分的燃烧。
进一步地,所述出口段安装有温度监测仪表和压力监测仪表,用于监测二燃室的焚烧工况。
进一步地,所述窑尾连接段设置有回转窑观察口,用于观察监测回转窑内的焚烧状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德(上海)环保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亚德(上海)环保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429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