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26244.7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00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谭丙权;张晓庆;许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2/71 |
代理公司: | 苏州佳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2 | 代理人: | 罗宏伟 |
地址: | 523875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一种电连接器,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遮蔽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内壳以及罩设于金属内壳外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内壳具有顶壁、底壁和两侧壁,所述顶壁、底壁和两侧壁围设形成对接连接器的插接空间,所述金属外壳具有基部和自基部的两侧缘弯折向下延伸的两侧部,所述基部与顶壁贴合且焊接在一起。所述顶壁具有铆合线。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结构稳定,不易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是一种结构稳定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常规Type C3.1连接器,内铁壳铆合线在底部,且与SMT贴板面有较大间隙,公母互配时,当连接器受外力(如用户使用的整机跌落时)超过内铁壳铆合力时,内铁壳有裂开风险,易造成连接器损坏现象。现有的Type C3.1连接器在组装时,内铁壳与绝缘本体需通过治具铆压固定,并使用治具定位内、外壳再镭射焊接固定,具有下脚板偏差较大而难以下板的风险,且使得组装工序复杂,影响了组装效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结构稳定,不易损坏,提高了产品良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遮蔽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内壳以及罩设于金属内壳外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内壳具有顶壁、底壁和两侧壁,所述顶壁、底壁和两侧壁围设形成对接连接器的插接空间,所述金属外壳具有基部和自基部的两侧缘弯折向下延伸的两侧部,所述基部与顶壁贴合且焊接在一起,所述顶壁具有铆合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内壳具有向下弯折的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一端与底壁相连且另一端与底壁撕破形成自由末端,所述支撑脚的自由末端能够与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形成抵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两侧部分别位于两侧壁的外侧且每一侧部继续向下延伸形成与印刷电路板连接的插板脚,所述支撑脚的自由末端高于所述插板脚的末端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侧壁和侧部的其中一个设有扣点,所述侧壁和侧部的另外一个设有开孔,所述扣点和开孔配合将金属内壳和金属外壳定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内壳的侧壁设有朝向绝缘本体凸伸的弹片,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设有凹陷部,所述弹片弹力抵持在凹陷部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内壳的侧壁的底缘向内弯折延伸有下底板,所述下底板位于底壁的后方,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前方的舌板和自舌板一体向后延伸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厚度大于舌板的厚度,所述下底板到顶壁的距离大于底壁到顶壁的距离,所述底壁抵接于舌板的下方,所述下底板抵接于主体部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舌板和主体部之间形成凹槽,所述金属内壳的顶壁和底壁各自朝向插接空间内凸伸若干个拱形部,所述拱形部抵靠于凹槽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上下堆叠设置的第一绝缘座和第二绝缘座,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由第一绝缘座固持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和由第二绝缘座固持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绝缘座的两外侧分别设有朝向第二绝缘座延伸的第一卡钩部,所述第二绝缘座的两外侧分别设有朝向第一绝缘座延伸的第二卡钩部,所述第一卡钩部和第二卡钩部之间形成扣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钩部的头部设有倾斜延伸的第一导引部,所述第二卡钩部的头部设有倾斜延伸的第二导引部,所述第一导引部和第二导引部相互配合导引而达成第一卡钩部和第二卡钩部之间的扣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262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