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培养皿中材料收集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15845.8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47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葛华顺;徐德林;闻伟锷;左青青;刘厚伯;刘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12 | 分类号: | C12M1/12;C12M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张显琴 |
地址: | 563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培养皿 材料 收集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实验设备技术领域中的一种用于培养皿中材料收集的装置,包括固定筒和收集组件,收集组件包括两根收集杆和分别与收集杆连接的“∠”形收集板,固定筒的底部开设有供“∠”形收集板环绕固定筒转动的转环,收集杆远离“∠”形收集板的一端上设有绕固定筒顶部转动的手柄,固定筒内设有螺旋针杆,螺旋针杆设有与固定筒的底部垂直的定位尖端,“∠”形收集板上设有水平设置的腰型的疏液孔。通过旋转手柄就可以刮取培养皿内的材料,不仅可以减少培养基等杂质带入,减少材料继续培养的污染率,而通过该装置与培养材料相对位置的调整,实现对不同大小培养材料的初级分选,减少人力成本的浪费,同时本实用新型既简便又便捷,值得大量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培养皿中材料收集的装置。
背景技术
培养皿是一种广泛用于微生物或动/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平面圆盘状的盖组成一套实验器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在生物材料进行培养时,通常于培养皿中倒置不同营养成分组成的培养液或培养基,不同材料置于其间,经不同时间段培养后进行收集或转接。通常在无菌环境下,采用镊子等器具对培养皿中培养材料及菌群进行点对点人工操作,需要多次重复的进行材料跨器皿操作,增加了培养材料的污染率,同时由于收集过程容易带入大量无用培养基或培养液,增加后续清理步骤,浪费人力成本,因此急需开发一种专门用于培养皿内材料收集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收集装置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对培养皿内的材料进行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培养皿中材料收集的装置,包括固定筒和收集组件,所述收集组件包括两根收集杆和分别与收集杆连接的“∠”形收集板,两块“∠”形收集板相对设置,固定筒的底部开设有供“∠”形收集板环绕固定筒转动的转环,所述收集杆远离“∠”形收集板的一端上设有绕固定筒顶部转动的手柄,所述固定筒内设有螺旋针杆,所述螺旋针杆设有与固定筒的底部垂直的定位尖端,“∠”形收集板上设有水平设置的腰型的疏液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培养皿材料收集的装置,使用时,将收集装置放入培养皿中,固定筒上的定位尖端插入培养皿中,用于定位,之后旋转手柄,手柄旋转带动收集杆旋转,进而使得“∠”形收集板绕固定筒旋转,由于两块“∠”形收集板是相对设置的,同时移动两个手柄,或者只移动一个手柄,都可以使得“∠”形收集板旋转并刮培养皿内的材料,最后两个“∠”形收集板接触,形成类似于三角形的结构,可以将两个“∠”形收集板内的材料兜住,当将收集装置向上提,就可以取出即可获得需要的培养皿材料,而在“∠”形收集板刮取的过程中,由于“∠”形收集板上设有水平设置的腰型的疏液孔,可以将培养液或培养基过滤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培养皿材料收集时,通过旋转手柄就可以批量收集培养皿内的材料,不仅可以减少培养材料二次污染的机会,也可以减少人力成本的浪费,同时本实用新型既简便又便捷,值得大量推广使用。
进一步,所述螺旋针杆与固定筒螺旋转动连接,所述螺旋针杆贯穿固定筒的顶部,所述螺旋针杆远离定位尖端的一端连接有高度调节块。通过将螺旋针杆设置与固定筒螺旋转动连接,固定筒保持不动,旋转高度调节块,就可以通过旋转控制定位尖端与固定筒的间距,进而调节“∠”形收集板与定位尖端的间距,进而满足不同深度的培养皿材料的收集要求,还可以通过该装置与培养材料相对位置的调整,实现对不同大小培养材料的初级分选。
进一步,所述固定筒为透明筒体,所述螺旋针杆上设有指示块。固定筒为透明筒体,通过指示块的移动,可以便于直观的观察高度的调节情况。
进一步,所述固定筒的外壁设有刻度尺。通过在固定筒上设置刻度尺,便于对高度数据的读取。
进一步,所述“∠”形收集板上设有若干根依次排列的棱条。若干根依次排列的棱条可以有助于将培养皿内的材料打散,增加摩擦系数,有利于对不同质地的材料进行初步分离,避免影响收集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医科大学,未经遵义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158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活性炭消音箱
- 下一篇:一种静音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