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向防脱出胸引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03214.4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00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桂珍;谷仲平;卢强;张玺;赖淼;李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维赛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57 | 代理人: | 李明全 |
地址: | 71003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脱出 胸引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防脱出胸引管,包括:胸引管,具有一管体;卡接部,设置在管体的后部;流水管,沿管体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贴合在管体上;水囊,设置在管体的前部,且与流水管相通;连接管,设置在流水管的后部,且与流水管相同;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管和流水管为胸引管前部的水囊注水,使充水后的水囊固定在病人胸腔内,避免脱出,还通过胸引管后部的卡接部与引流袋的连接管相连接,卡接部插入到引流袋的连接管内,并向外撑起引流袋的连接管,或者是在引流袋的连接管上开设通孔,卡接部的一部分穿过通孔并卡在通孔中,防止胸引管从引流袋的连接管中脱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胸腔引流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防脱出胸引管。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主要是为了引流胸腔内积气,积血和积液,重建负压,保持纵膈的正常位置,进而促进肺膨胀。
常用的胸腔引流管是一根直管,前端伸入病人体内,后端连接引流袋。在病人翻身或者医护人员护理过程中,胸腔引流管的前端易从病人体内脱出。胸腔引流管的后端在和引流袋连接的时候是将胸腔引流管塞入引流袋的连接管内,二者依靠橡胶弹性套接,但是,当引流液流出较多时,由于引流液的重力影响,导致二者连接不牢,易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防脱出胸引管,以解决胸引管的两端易脱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向防脱出胸引管,包括:
胸引管,具有一管体;
卡接部,设置在管体的后部;
流水管,沿管体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贴合在管体上;
水囊,设置在管体的前部,且与流水管相通;
连接管,设置在流水管的后部,且与流水管相通;
其中,卡接部用于与引流袋的连接管卡接;水囊用于在充水时凸起,以卡在病人的胸腔内;连接管用于与外部注水设备连接,以使注入的水通过流水管充入到水囊中。
进一步地,卡接部包括至少一个圆弧状凸起,圆弧状凸起贴合在胸引管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圆弧状凸起上间隔设置有防滑纹。
进一步地,流水管的直径小于胸引管的直径。
进一步地,流水管内设置有支撑连接件。
进一步地,支撑连接件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支撑连接件为柱状,且与胸引管和流水管的材质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管和流水管为胸引管前部的水囊注水,使充水后的水囊固定在病人胸腔内,避免脱出,还通过胸引管后部的卡接部与引流袋的连接管相连接,卡接部插入到引流袋的连接管内,并向外撑起引流袋的连接管,或者是在引流袋的连接管上开设通孔,卡接部的一部分穿过通孔并卡在通孔中,防止胸引管从引流袋的连接管中脱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双向防脱出胸引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双向防脱出胸引管冲水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充水管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1.卡接部;2.连接管;3.胸引管;4.流水管;5.支撑连接件;6.水囊;7.防滑纹;8.引流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032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兽药生产用高温灭菌箱
- 下一篇:一种集成冲床上下料装置的立体物料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