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前置湿式过滤的RCO废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94907.1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41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恒峰蓝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F23G7/0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钟建星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置 过滤 rco 废气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前置湿式过滤的RCO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废气引入风机、湿式废气处理净化机、催化燃烧炉、气体排出风机和排放烟管,废气引入风机通过废气进气管与湿式废气处理净化机的机体进气口相连接,湿式废气处理净化机的机体出气口通过连接气管与催化燃烧炉的炉体进气口处的进气阀相连接,湿式废气处理净化机包括机体、水泵箱、喷雾器、循环水泵、活性炭纤维网和金属过滤网,催化燃烧炉的内部设有点火器、蓄热体和催化层,气体排出风机通过排气管连接在催化燃烧炉的炉体出气口处的排气阀与排放烟管之间。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合理,采用前置湿式过滤与RCO催化燃烧相结合的废气处理方案,能够大大提高了废气处理效果,净化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带前置湿式过滤的RCO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RTO技术和RCO技术是VOCs治理技术,是目前应用较广、治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成本较低的成熟性技术。RCO是一种新的催化技术,它具有RTO高效回收能量的特点和催化反应的低温工作的优点,将催化剂置于蓄热材料的顶部,来使净化达到最优,其热回收率高达95%,现有很多的国家已经开始将RTO设备转变成RCO,这样可以消减操作费用达33%-50%。然而,现有的RCO设备仍存在废气处理效果差,效率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带前置湿式过滤的RCO废气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前置湿式过滤的RCO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废气引入风机、湿式废气处理净化机、催化燃烧炉、气体排出风机和排放烟管,所述废气引入风机通过废气进气管与湿式废气处理净化机的机体进气口相连接,所述湿式废气处理净化机的机体出气口通过连接气管与催化燃烧炉的炉体进气口处的进气阀相连接,所述湿式废气处理净化机包括机体、水泵箱、喷雾器、循环水泵、活性炭纤维网和金属过滤网,所述机体的内部分为湿式过滤室和位于湿式过滤室一侧的干式过滤室,所述湿式过滤室的下端与干式过滤室的下端连通,所述机体的内部底端为水池,所述湿式废气处理净化机的机体进气口位于湿式过滤室的顶部,所述水泵箱与机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循环水泵安装在水泵箱的内部,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管穿过水泵箱和机体伸入到水池内,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管穿过水泵箱和机体伸入到湿式过滤室的内部上端,所述喷雾器设置若干个,每个喷雾器分别安装在出水管上并位于湿式过滤室的内部上端,所述活性炭纤维网和金属过滤网分别安装在干式过滤室的内部,所述活性炭纤维网位于金属过滤网的下方,所述湿式废气处理净化机的机体出气口位于干式过滤室的顶部,所述催化燃烧炉的内部设有点火器、蓄热体和催化层,所述蓄热体分别安装在靠近催化燃烧炉的炉体进气口和炉体出气口的位置处,所述催化层位于蓄热体的上方,所述气体排出风机通过排气管连接在催化燃烧炉的炉体出气口处的排气阀与排放烟管之间。
作为优选的,所述机体的外壁上设有热交换箱,所述出水管在穿过水泵箱后先伸入到热交换箱的内部再穿过机体伸入到湿式过滤室的内部上端,所述出水管伸入到热交换箱内部的部位设置成迂回弯曲的蛇形结构,所述热交换箱的入口通过余热进气管与催化燃烧炉相连接,所述余热进气管上连接有余热开关阀,所述热交换箱的出口通过余热出气管与排气管相连接,所述余热出气管与排气管的接口位于排气阀与气体排出风机之间。
作为优选的,所述喷雾器设置为螺旋式高速喷雾器。
作为优选的,所述金属过滤网包括第一金属过滤网和第二金属过滤网,所述第一金属过滤网位于第二金属过滤网的下方,所述第一金属过滤网的网孔的孔径大于第二金属过滤网的网孔的孔径。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过滤网的网孔的孔径为0.8mm~1mm,所述第二金属过滤网的网孔的孔径为0.5mm~0.7mm。
作为优选的,所述水池的水为自来水或者药水。
作为优选的,所述水池中设有位于进水管的进水端外围的隔渣网。
作为优选的,所述机体的底部设有移动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恒峰蓝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恒峰蓝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949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海岛丝色率生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幕墙通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