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防水防尘的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67627.1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31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可璜;李进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6 | 分类号: | H05K5/06;H05K7/20;H05K5/02;H05K5/03;H05K7/14;B60K11/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防尘 车载 冷却 风扇 控制 模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防水防尘的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包括底壳、上盖、散热板和PCB板;上盖装在底壳上,底壳的顶端设有第一台阶,上盖的周沿搭在底壳的第一台阶的台阶面上,上盖的周沿设有第二台阶,上盖的第二台阶与底壳的第一台阶的侧壁围成第一点胶槽,上盖的通孔的孔壁设有第三台阶,散热板的周沿搭在所述通孔的第三台阶处并与第三台阶的侧壁留有预置的间隙以构成第二点胶槽,在第一点胶槽、第二点胶槽中分别填充有点胶体使上盖与底壳、散热板与上盖分别固定并密封。本实用新型既减少了整个产品的零件数量,降低了产品的装配难度;又能够提高防水防尘等级,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提高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防水防尘的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
背景技术
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属于一种车载设备,安装在车辆上,用于控制车载冷却风扇电机。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通常包括由上盖和底壳构成的盒体,在上盖和底壳所围成的盒体的内腔中装有PCB板,在PCB板上装有控制电路,通过来自于车辆上的控制信号实现对车载冷却风扇进行控制。现有技术的这种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由于控制电路的电子元器件在工作时会发热,因此,会造成盒体的内腔的温度较高,容易造成电子元器件的损坏,为了消除这一弊端,现有技术是在上盖中对应于电子元器件的位置设置通孔,在通孔处加装散热片。现有技术中,在上盖与底壳固定时,以及散热板与上盖固定时通常采用螺丝固定,并且在上盖与底壳之间,以及散热板与上盖之间增设密封圈以实现防尘防水,现有技术的这种方式,一方面增加了整个产品的零件数量,并且也增加了装配难度,另一方面,密封圈容易老化,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可防水防尘的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通过结构改进,一方面,减少了整个产品的零件数量,降低了产品的装配难度;另一方面,能够提高防水防尘等级,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提高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防水防尘的车载冷却风扇控制模块,包括底壳、上盖、散热板和PCB板;所述上盖装在所述底壳的顶端并围成一盒状腔体,所述PCB板装在所述腔体中;所述底壳的顶端的内沿设有第一台阶,所述上盖的周沿搭在所述底壳的第一台阶的台阶面上,所述上盖的周沿设有第二台阶,所述上盖的第二台阶与所述底壳的第一台阶的侧壁围成第一点胶槽,在第一点胶槽中填充有点胶体使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壳固定并密封;所述上盖中,在对应于PCB板的预置电子元器件的安装处设有通孔,通孔的孔壁设有第三台阶,所述散热板的周沿搭在所述通孔的第三台阶处并与第三台阶的侧壁留有预置的间隙以构成第二点胶槽,在第二点胶槽中填充有点胶体使所述散热板与所述上盖固定并密封。
在上盖的周沿还设有至少一个沉孔,且所述沉孔低于所述第一点胶槽,所述底壳设有对应的盲孔,通过自攻螺钉锁接在上盖的沉孔和底壳的盲孔中,使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壳进一步相固定。
所述散热板的周边向外凸伸设有至少一个卡凸,所述上盖的通孔的孔壁的对应位置设有卡槽,所述散热板的卡凸配合在所述上盖的卡槽中,使所述散热板与所述上盖进一步相固定。
所述底壳中,还设有若干凸柱,所述PCB板搭在所述凸柱上;所述散热板与所述PCB板之间还装有散热胶垫。
所述散热板还向上凸伸设有多个散热凸起。
所述散热凸起为片型。
所述散热凸起为柱型。
所述散热凸起为方柱型。
所述散热凸起为圆柱型。
所述散热板的周边的底端还设有台阶面朝下的第四台阶,所述散热板的第四台阶配合在上盖的第三台阶的边缘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676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