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3D打印装置的密封舱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56024.1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94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霍兰田;杨加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天府珞埔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25 | 分类号: | B29C64/25;B29C64/153;B33Y30/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封浪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 装置 密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D打印装置的密封舱结构,包括密封舱、舱门和密封玻璃;舱门开设有视口,密封玻璃嵌于舱门的视口处;舱门铰接于密封舱的敞口处;舱门和密封舱之间,设置有门锁‑锁头结构;密封舱顶部开设有连接激光振镜组件的第一开孔,在密封舱底部开设有连接供料缸组件的第二开孔、连接成型缸组件的第三开孔和连接粉料回收组件的第四开孔,其中,第一开孔和第三开孔相对设置;在密封舱的两侧,对应于第三开孔的位置,相对开设有一对通风孔,其中一个通风孔为进气口,另一个通风孔为出气口;至少在作为进气口的通风孔处设置有一多孔分布板。本设计的密封舱结构可以对通入惰性气体前对其进行削弱,防止出现在密封舱内出现扬尘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3D打印装置组件,特别是一种3D打印装置的密封舱结构。
背景技术
3D打印装置所利用的技术原理中,根据所选用耗材的种类及其使用方式,大致可分为激光立体印刷术、选择型激光烧结术和熔融沉积造型术等分支。其中,激光立体印刷术较为常见。激光立体印刷术中常见的两种技术包括SLS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和SLM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相较于前者,SLM在增材制造的过程中用激光使粉体完全熔化,不需要黏结剂,成型的精度和力学性能都比SLS要好,在医疗、汽车、航天等领域都有极大应用前景。
无论采用哪一种激光烧结术,均需要一个密封的舱体结构(密封舱)作为工作区,且需要向密封舱内灌入惰性气体。由于3D打印所用的耗材是粉末状的材料,在灌入惰性气体过程中,极易出现扬尘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3D打印装置的密封舱结构,以解决现有设计中,通入惰性气体存在扬尘现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3D打印装置的密封舱结构,包括密封舱、舱门和密封玻璃;舱门开设有视口,密封玻璃嵌于舱门的视口处;舱门铰接于密封舱的敞口处;舱门和密封舱之间,设置有门锁-锁头结构;密封舱顶部开设有连接激光振镜组件的第一开孔,在密封舱底部开设有连接供料缸组件的第二开孔、连接成型缸组件的第三开孔和连接粉料回收组件的第四开孔,其中,第一开孔和第三开孔相对设置;在密封舱的两侧,对应于第三开孔的位置,相对开设有一对通风孔,其中一个通风孔为进气口,另一个通风孔为出气口;至少在作为进气口的通风孔处设置有一多孔分布板。
设计多孔分布板可以对吹入密封舱的惰性气体进行削弱,防止扬尘。
进一步的,舱门包括密封门骨架和玻璃压盖,密封门骨架和玻璃压盖均中部开孔,玻璃压盖将密封玻璃压于密封门骨架上。
进一步的,密封门骨架与密封玻璃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进一步的,门锁-锁头结构中,门锁安装于密封门骨架上,锁头通过门锁垫块安装于密封舱上相应位置。
进一步的,至少作为进气口的通风孔外侧安装有一气管连接盒,气管连接盒上设置有一气管接头;气管连接盒与通风孔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进一步的,气管接头与通风孔的轴向垂直。垂直方向的设计可以在气管连接盒中将惰性气体的冲击力削弱,防止其直接吹入密封舱内造成扬尘现象。
进一步的,多孔分布板设置于通风孔外侧。
进一步的,密封舱有工作台和倒U型舱盖连接而成,舱门铰接于舱盖上,第一开孔开设于舱盖上,第二开孔、第三开孔和第四开孔开设于工作台上。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设计的密封舱结构作为激光立体印刷术所使用到的舱体结构,可以对进入到密封舱的惰性气体的冲击力进行匀化和削弱,进而有效防止其在舱内引起扬尘现象。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天府珞埔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天府珞埔三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560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斛快速除青脱水装置
- 下一篇:缸体底盘组件结构及缸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