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物保温外墙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43069.5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99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冯强;熊庆龙;咸光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76;E04B1/94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袁晓玲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物 保温 外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物保温外墙,包括保温墙体、复合隔离板以及防护层,所述保温墙体包括砂浆层、复合隔离板、网格布和防护层,所述复合隔离板由挤塑板和缓冲层组成,所述防护层由岩棉板和树脂板组成。该一种建筑物保温外墙,通过在保温墙体的内部设有复合隔离板,较好的解决了保温外墙在应用过程中结构简单、无法抵消撞击力道的问题,由于在砂浆层的中间设有复合隔离板,将其夹在中间的位置,这样在该保温外墙应用的过程中,当外墙的外部受到撞击产生冲击力道时,双层挤塑板结合中间的缓冲层,可以很好的将冲击力道抵消掉,从而大大降低撞击所带来的影响,整体结构紧凑,避免保温外墙的内部结构受损,保护性较强,较为的实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外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物保温外墙。
背景技术
外墙就是建筑物最外部的墙体,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讲,围护建筑物,使之形成室内、室外的分界构件称为外墙,它的功能有:承担一定荷载、遮挡风雨、保温隔热、防止噪音、防火安全等。
现市面上的建筑物保温外墙大多数在使用的过程中结构较为简单,在应用时缓冲性不强,如果遇到较为严重的撞击时,冲击力会不断的向内部进行传递,无法很好的将力道抵消掉,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多数的保温外墙在安装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划伤或者受到撞击出现局部受损的情况,在没有将外墙体安装好时其防护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保温外墙,解决了现有市面上的建筑物保温外墙大多数在使用的过程中结构较为简单,在应用时缓冲性不强,如果遇到较为严重的撞击时,冲击力会不断的向内部进行传递,无法很好的将力道抵消掉,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多数的保温外墙在安装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划伤或者受到撞击出现局部受损的情况,在没有将外墙体安装好时其防护性较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物保温外墙,包括保温墙体、复合隔离板以及防护层,所述保温墙体包括砂浆层、复合隔离板、网格布和防护层,所述复合隔离板由挤塑板和缓冲层组成,所述防护层由岩棉板和树脂板组成,所述防护层位于网格布的外部,所述保温墙体的外部设有外墙体。
优选的,所述复合隔离板的外部设有砂浆层,所述砂浆层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在复合隔离板的两侧,所述砂浆层的外部均设有网格布。
优选的,所述网格布呈对称分布形式,所述网格布采用玻璃纤维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缓冲层的外部设有挤塑板,所述缓冲层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挤塑板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在缓冲层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岩棉板的外部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树脂板,所述岩棉板的内侧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在网格布的外表面上。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保温外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建筑物保温外墙,通过在保温墙体的内部设有复合隔离板,较好的解决了保温外墙在应用过程中结构简单、无法抵消撞击力道的问题,由于在砂浆层的中间设有复合隔离板,将其夹在中间的位置,这样在该保温外墙应用的过程中,当外墙的外部受到撞击产生冲击力道时,双层挤塑板结合中间的缓冲层,可以很好的将冲击力道抵消掉,从而大大降低撞击所带来的影响,整体结构紧凑,避免保温外墙的内部结构受损,保护性较强,较为的实用;
(2)、该建筑物保温外墙,通过在保温墙体的外部设有防护层,可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利用岩棉板结合树脂板组成的防护层来对内部的保温结构进行保护,避免在后续的工作中对保温结构造成损伤,且树脂板可以应对大部分情况下划伤,岩棉板可以提供较强的防火性和强度,功能性较强,应用时起到了较强的防护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430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