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应力平面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底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42110.7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17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孟凡林;孟祥瑞;徐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凡林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E04C5/06;E04C5/08;B28B23/04;B28B13/02;B28B1/04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06 | 代理人: | 李晓莉 |
地址: | 13006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平面 桁架 钢筋混凝土 叠合 底板 | ||
一种预应力平面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底板,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混凝土、平面桁架预应力钢筋、纵向预应力钢筋以及横向钢筋,横向钢筋设置在底板混凝土内部,沿着预应力平面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底板的横向布置;平面桁架预应力钢筋由上弦钢筋、下弦钢筋以及腹杆钢筋焊接组成,下弦钢筋的底部垂直正交设置在横向钢筋的上部;纵向预应力钢筋与平面桁架预应力钢筋平行交替布置,纵向预应力钢筋底部垂直正交设置在横向钢筋的上部。本实用新型刚度大、质量好、效率高、成本低,有效地避免混凝土叠合板底板在吊运和施工安装过程出现开裂的问题,且钢筋桁架的纵向钢筋在生产、吊运、施工安装以及使用的各个阶段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涉及到装配式建筑,特别是涉及到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底板。
背景技术
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混凝土叠合板底板及制备方法,目前普遍采用传统的方法,就是采用小型固定或移动台模,在台模上支边模、绑扎全部钢筋后打混凝土,再经养护后脱模。这种方法的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且采用人工在表面拉毛的外观质量差,同时也不方便施加预应力,在生产吊运和安装过程中容易开裂。
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CN201110235282.X,公开了带钢筋桁架翼缘板的预制预应力板及制作方法,是一种具有双向受力性能的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楼板的及制作方法,由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底板、预制混凝土翼缘条状板及分别浇筑在上下板内的钢筋桁架组成,底板与翼缘板之间留有穿电线管和钢筋的间隙。制作时先将钢筋桁架与混凝土翼缘条状板浇筑在一起,再将带钢筋桁架翼缘板翻转180度连同位于三角形钢筋桁架尖点的纵向钢筋和折线腹筋弯折部及横向分布筋共同压入已张拉预应力筋并布混凝土料的底板内,振捣混凝土并养护,形成带钢筋桁架翼缘板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板。但该发明带钢筋桁架翼缘板的纵向钢筋并没有施加预应力,而且在正常使用阶段没有作为受力钢筋加以利用,仅用于吊运和施工阶段增加底板的刚度,造成了钢筋材料资源的浪费,增加建造成本。
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CN 201611261188.0,公开了一种带钢桁架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及制作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预制底板、横向钢筋和叠合层,每块预制底板沿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均为斜面,相邻预制底板之间形成楔形拼缝,楔形拼缝内填充高强灌浆料,预制底板内部沿长度方向布置纵向预应力钢筋,沿宽度方向布置横向分布钢筋,每块预制底板上部沿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一道钢桁架,钢桁架下方沿预制底板宽度方向穿插横向钢筋,能够将多块预制底板连接在一起,预制底板上方浇筑叠合层,叠合层内部布置叠合层横向钢筋和叠合层纵向钢筋。但该发明钢桁架的纵向钢筋和钢板都并没有施加预应力,而且在正常使用阶段没有作为受力钢筋加以充分利用,仅用于吊运和施工阶段增加底板的刚度,造成了钢材材料资源的浪费,增加建造成本。
发明专利授权说明书CN201610198541.9,公开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桁架叠合板及其制作方法,包括混凝土底板,混凝土底板上设置桁架,所述桁架包括上弦杆,上弦杆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腹杆和第二腹杆,第一腹杆和第二腹杆均是连续弯折的钢筋,第一腹杆和第二腹杆顶部弯折处与上弦杆外壁连接,在起吊设备抓取上弦杆进行吊运时,混凝土底板内的腹杆、横向辅助钢筋和预应力纵筋均受力,能够避免腹杆单独受力而从混凝土底板内脱出等。但该发明没有对桁架施加预应力,而且在正常使用阶段没有作为受力钢筋加以充分利用,仅用于吊运和施工阶段增加底板的刚度,造成了钢材材料资源的浪费,增加建造成本。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说明书CN200720107298.1,公开了一种钢筋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具有预制层及其上的叠合层和置于所述预制层、叠合层中的由下弦筋、上弦筋和腹杆构成的钢筋桁架,下弦筋位于预制层下部,上弦筋位于叠合层中,预制层下部设有与下弦筋交错分布的另一方向钢筋,叠合层中设有附加筋与上弦筋交错布置在同一平面形成网状结构,所述预制层下部设有与下弦筋平行的预应力钢筋,所述下弦筋、预应力钢筋和另一方向钢筋在同一平面形成网状结构。但该实用新型没有对钢筋桁架施加预应力,而且在正常使用阶段没有作为受力钢筋加以充分利用,仅用于吊运和施工阶段增加底板的刚度,造成了钢筋材料资源的浪费,增加建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凡林,未经孟凡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421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动锯管辅助限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沥青混合料废料铣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