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转子电机永磁体固定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41700.8 | 申请日: | 2020-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77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 发明(设计)人: | 杨良才;梁昌勇;李红文;江振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6 | 代理人: | 杨启成 |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子 电机 永磁体 固定 结构 | ||
一种内转子电机永磁体固定结构,包括转轴、设置在转轴上的转子磁轭、设置在转子磁轭上的永磁体,其特征在于沿转子磁轭外表面设置有一圈以上的沉槽,沉槽内固定有两个以上首尾相连的圆弧形铝压板,沉槽内的两个以上首尾相连的圆弧形铝压板形成一圈圆形铝压板,圆形铝压板外表面均匀设置有数个燕尾镶嵌槽,燕尾镶嵌槽的槽底不高于转子磁轭外表面,呈燕尾状的永磁体镶嵌在燕尾镶嵌槽内。本实用新型与应用技术相比,具有降低极间凸缘磁场漏磁、提高电机工作效率、解决转子采用铸铁结构永磁体安装的问题、降低电机生产成本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
背景技术
在电机行业,内转子电机因其性能稳定、效率和功率因数较高、转速恒定而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尤其内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在同步电机中结构较为简单,因此被电机生产厂家所广泛采用。根据内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可知:转子带动永磁体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永磁体远离转子,定子绕组与永磁体的电磁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电磁力也使永磁体远离转子,永磁体在电磁场中会产生圆周切线方向上的推力,而为了减少电机的振动和转矩脉动,永磁体必须圆周均布在转子铁芯外表面。因此如何使永磁体可靠地实现径向和圆周切向的固定,均布地装配在转子铁芯上,是内转子式永磁同步电机设计的关键技术。
目前如附图5所示的一种常规外嵌式永磁体固定方式技术,该技术的转子铁芯11是由冲片叠压而成,冲片上冲出与永磁体13形状相配合的缺口,永磁体13从轴向插入到转子铁芯11的缺口处,使永磁体一部分位于转子外圆之外,一部分位于转子外圆之内,缺口两边的斜面实现永磁体的径向固定,极间凸缘11a实现圆周切向上的固定,压板12实现永磁体轴向上的压紧固定。该方案存在的缺点是,由于转子铁芯上的极间凸缘11a也是导磁性材料,该部位漏磁也比较严重,造成磁场泄露严重,电机工作效率低,且该结构硅钢片材料用量多。尤其极间凸缘的高度设计困难,漏磁越严重,永磁体材料用量越大,电机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极间凸缘磁场漏磁、提高电机工作效率、解决转子采用铸铁结构永磁体安装的问题、降低电机生产成本的内转子电机永磁体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转轴、设置在转轴上的转子磁轭、设置在转子磁轭上的永磁体,其特别之处在于沿转子磁轭外表面设置有一圈以上的沉槽,沉槽内固定有两个以上首尾相连的圆弧形铝压板,沉槽内的两个以上首尾相连的圆弧形铝压板形成一圈圆形铝压板,圆形铝压板外表面均匀设置有数个燕尾镶嵌槽,燕尾镶嵌槽的槽底不高于转子磁轭外表面,呈燕尾状的永磁体镶嵌在燕尾镶嵌槽内。
因为铝合金材料导磁率极低,因此极间凸缘可有效减小磁场漏磁问题。转子磁轭由常规的硅钢片材料改成铸铁材料,转子磁轭内部设置成加强筋,降低了材料用量和材料成本。
有益效果
1、可解决转子铁芯采用铸铁结构永磁体安装固定问题;
2、采用铝合金材料做极间凸缘固定永磁体,降低磁场漏磁,提高电机工作效率;
3、降低电机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转子的三维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转子永磁体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一种常规外嵌式永磁体固定方式技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417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功率大电流变压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一体机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