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气储运中的收发球筒漏油收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37851.6 | 申请日: | 2020-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20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歆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歆月 |
| 主分类号: | B67D7/78 | 分类号: | B67D7/78;B67D7/00;B67D7/7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803 | 代理人: | 罗斯青 |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东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气 储运 中的 收发 漏油 收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气储运中的收发球筒漏油收集装置,包括作业箱、外接机构和废料壳,所述作业箱包括箱体和过滤板,通过对传统的收发球筒的结构和安装过程加以研究,设计出一种油气储运中的收发球筒漏油收集装置,方便使用者可以在安装收发球筒的时候将外接机构的接收盘稳定的摆放在需要安装的接口处来进行接收油液使用,收集到的油液通过连接导管稳定的进入到箱体的内部,然后滴落到过滤板上,油液可以穿过过滤板上的漏孔进入到集油槽内部,而油液中的杂质会留在过滤板上,并且沿着过滤板掉落到废料壳的内部,而使用者在需要过滤后油液的时候可以通过排流管进行收集,不需要的时候将排流管关闭,让油液暂时存放在集油槽内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发球筒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油气储运中的收发球筒漏油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发球装置一般用要清理的管线同径或大100左右,因为球体尺寸不等的钢管制作,前端安装法兰盖用于装球,并有进风口,尺寸按风量定,后端用于与管线相连,可以焊接也可以法兰连接(带变径),长短根据球体大小定,收球装置与发球装置类似,只是在前部(上方)设置放气阀用于收球后管线内泄压防空,下部开有排污口用于排除球前部的杂物和积液等,收球筒是清管扫线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安装在管线两端用于发射及接收清管器,它主要是由快开盲板、筒体、异径管、鞍式支架等部分构成,收发球筒按用途分为:WYD-L型发射筒、WYD-R型收球筒,收发球筒按安装形式分为:立式、卧式,它是一种钢制的压力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收发球筒在安装的过程中经常由于其本身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会产生漏油的情况,而现有安装过程一般都会将其直接排放掉,不会将其加以收集,这样不仅会造成油液的浪费,而且对环境也有一定的污染,并且也会给安装人员造成一定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储运中的收发球筒漏油收集装置,旨在改善现有的收发球筒在安装的过程中经常由于其本身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会产生漏油的情况,而现有安装过程一般都会将其直接排放掉,不会将其加以收集,这样不仅会造成油液的浪费,而且对环境也有一定的污染,并且也会给安装人员造成一定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油气储运中的收发球筒漏油收集装置,包括作业箱、外接机构和废料壳,所述作业箱包括箱体和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对称设置在箱体的内部,且过滤板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外接机构包括连接导管和接收盘,所述连接导管固定安装在箱体的上端面,所述接收盘固定安装在连接导管的头部,所述废料壳安装在箱体的中部,且废料壳与箱体滑动连接,解决了现有的收发球筒在安装的过程中经常由于其本身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会产生漏油的情况,而现有安装过程一般都会将其直接排放掉,不会将其加以收集,这样不仅会造成油液的浪费,而且对环境也有一定的污染,并且也会给安装人员造成一定不便的问题,通过对作业箱的结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在箱体上稳定的安装外接机构和废料壳来使用,同时通过过滤板来实时的对收集到的油液进行过滤,保证使用者可以实时的重复利用,通过对外接机构的结构设置来便于使用者可以通过接收盘稳定接收安装设备过程中产生的油液,并且通过连接导管引流到作业箱内部的目的,通过对废料壳的结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集中的对杂质进行收集和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上端面对称设置有进流口,所述进流口与箱体垂直固定连接,且进流口的头部还转动安装有密封盖,通过对进流口的结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个可以稳定的配合外接机构进行安装使用,并且使用者还可以通过安装两个外接机构继续你收集作业,通过对密封盖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将不使用的进流口稳定盖上。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下端面上还对称设置有集油槽,所述集油槽的后端安装有排流管,所述排流管与集油槽密封固定连接,通过对集油槽的结构设置来保证设备可以稳定的暂存油液使用,同时能够也方便使用者随时通过排流管来进行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歆月,未经陈歆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378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