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干燥箱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29158.4 | 申请日: | 2020-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82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媛;朱绩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6B11/18 | 分类号: | F26B11/18;F26B25/04;F26B23/06;F26B25/00 | 
| 代理公司: | 大连优路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49 | 代理人: | 尤理 |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干燥箱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干燥箱,包括主箱体、智能干燥系统、语音交互系统、托盘和摇床电机,所述主箱体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摇床电机,且摇床电机的顶端安装有摇床架,并且摇床架内部的一端安装有托盘,所述托盘顶部的边缘位置处安装有可调挡板,且可调挡板上方的主箱体顶部安装有加热管,所述主箱体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智能干燥系统,且智能干燥系统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加热管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PLC控制器一侧的智能干燥系统底部安装有电源。本实用新型不仅确保了干燥箱使用时的干燥效果,降低了干燥箱使用时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干燥箱使用时的便捷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干燥箱。
背景技术
砂石物料在干燥过程中,时常难以保证其受热均匀,进而导致物料干燥品质下降而影响工程或实验进程,为优化物料的干燥过程,对烘干装置的结构与功能优化势在必行,语音远程控制技术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将干燥设备智能化,结合语音控制能够为操作人员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使用体验,智能系统整合传感器模块,可结合语音播报系统输出传感器监测内容,使得干燥箱结构进行了一定改良,采用动态烘干托盘取代,可机械式辅助物料均匀分布,因此衍生出了相应的智能干燥箱。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干燥箱多种多样,但功能性较为单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已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1)现有的此类干燥箱不便于对物料颗粒进行均匀干燥处理,难以确保其干燥效果,时常困扰着人们;
(2)现有的此类干燥箱不便于自动进行智能干燥处理,导致其需由人工进行相应操控,进而大大增强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3)现有的此类干燥箱不便于语音进行操控,使用时有所不便,还需加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干燥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干燥箱不便于对物料颗粒进行均匀干燥处理、不便于自动进行智能干燥处理以及不便于语音进行操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干燥箱,包括主箱体、智能干燥系统、语音交互系统、托盘和摇床电机,所述主箱体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摇床电机,且摇床电机的顶端安装有摇床架,并且摇床架内部的一端安装有托盘,所述托盘顶部的边缘位置处安装有可调挡板,且可调挡板上方的主箱体顶部安装有加热管,所述主箱体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智能干燥系统,且智能干燥系统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加热管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PLC控制器一侧的智能干燥系统底部安装有电源,PLC控制器远离电源一侧的智能干燥系统底部安装有继电器,继电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源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箱体远离智能干燥系统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语音交互系统,且语音交互系统顶部的一侧安装有通信电路,通信电路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通信电路一侧的语音交互系统内壁上安装有存储器,所述存储器远离通信电路一侧的语音交互系统内壁上安装有播报驱动,且播报驱动远离存储器一侧的语音交互系统内壁上安装有降噪模块,并且降噪模块下方的语音交互系统底部安装有语音放大模块,所述语音放大模块一侧的语音交互系统底部安装有MCU处理器,MCU处理器的输入端与语音放大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MCU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降噪模块、播报驱动、存储器以及通信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主箱体表面的一端安装有触摸屏,触摸屏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智能干燥系统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一侧的智能干燥系统顶端安装有湿度传感器,以便对主箱体内部的温度与湿度进行监测。
优选的,所述摇床架顶部的两外侧壁上皆铰接有摇床臂,摇床臂的底端与主箱体的顶部相连接,以便对摇床架进行支撑处理。
优选的,所述MCU处理器远离语音放大模块一侧的语音交互系统底部安装有滤波电路,以便对麦克风所接收的声源进行滤波降噪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交通大学,未经大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291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助力水陆两用自行车
- 下一篇:一种新型硅烷偶联剂固液分离反应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