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17882.5 | 申请日: | 2020-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32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 发明(设计)人: | 梁荣柱;余泽承;余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泽大有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C10/20 | 分类号: | F23C10/20 |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于艳玲 |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结构,包括风室和布风板,布风板上设有第一出风区和第二出风区,第一出风区包括多个第一风帽,所述第二出风区包括多个第二风帽,第二出风区呈环形且围绕在第一出风区周侧,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二出风区高于第一出风区,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炉膛,本实用新型安装于炉膛的下方,相较于现有的布风结构,本实用新型将通过风室通入布风板的一次风进行分流,使部分一次风通过第一风帽进入炉膛内,剩余的一次风通过第二风帽进入炉膛内,使密相区实现欠氧+富氧燃烧区,使进入炉膛的固体燃料充分燃烧,有效降低NOx生成,并提高固体燃料和一次风混合强度,消除因混合不均燃烧不充分而产生的CO。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结构。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燃煤技术,具有燃料适应性好、效率高、污染排放少等优点,在电站锅炉和工业锅炉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布风装置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设备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流化床锅炉的流化状况以及燃烧室内的流动、燃烧和传热过程,进而影响到流化床锅炉的性能。
其中,流化方式为:燃烧所需空气通过炉膛底部的布风板由下而上进入燃料床层,在适当的气体流速下,床料粒子形成悬浮状态而流化,掺混剧烈,燃烧充分,由此可见,如何使床料达到优质的流化状态是整个燃烧系统的关键,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风机将空气提供至空气预热器预热,预热的空气进入炉膛底部的风室,并从底部的风室经过布风板进入炉膛以参与燃烧,可见,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布风装置是使床料流化的核心环节,然而,循环流化床在实际运行中经常会出现炉膛内床面流化不均的现象,从而导致流化质量变差,床温偏差严重,大大影响燃烧效率;流化恶化严重时甚至根本不能实现循环流化床内的流动形态,危及锅炉的安全运行。
经过多年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运行及调试后研究发现,造成床层流化不均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布风装置仅从底部送风,使得燃料在燃烧时可能会出现燃料与送风无法充分混合的情况,导致燃料无法充分燃烧,导致了整个床层流化不均,使得CO和N0x排放量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比现有技术流化更均匀,燃烧效果更好, CO和NOx排放量更少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结构,包括风室和布风板,所述布风板上设有第一出风区和第二出风区,所述第一出风区包括多个第一风帽,所述第二出风区包括多个第二风帽,所述第二出风区呈环形且围绕在第一出风区周侧,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二出风区高于第一出风区。
上述技术方案中,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炉膛,本实用新型安装于炉膛的下方,相较于现有的布风结构,本实用新型将通过风室通入布风板的一次风进行分流,使部分一次风通过第一风帽进入炉膛内,剩余的一次风通过第二风帽进入炉膛内,使密相区实现欠氧+富氧燃烧区,使进入炉膛的固体燃料充分燃烧,有效降低NOx生成,并提高固体燃料和一次风混合强度,消除因混合不均燃烧不充分而产生的CO。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区的出风量与第二出风区的出风量之比在75:25~65:35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出风区和第二出风区的出风量在该比例之间时,使固体燃料能在密相区充分燃烧,能有效降低NOx生成,并能有效消除CO的产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区包括多个与布风板形状一致的环形的风帽组,所述风帽组包括多个等高设置的第二风帽,距离布风板中心越远的所述风帽组高度越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相邻所述风帽组之间的高差在100mm~150mm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相邻所述风帽组内的第二风帽交错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泽大有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泽大有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178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贴标签机构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式贴标签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