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防止针体脱出的血液内科用血液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44340.X | 申请日: | 202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88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费海荣;张业玲;鞠小妍;孙玲洁;吴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15 | 分类号: | A61B5/1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防止 脱出 血液 内科 采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防止针体脱出的血液内科用血液采集装置,属于血液采集技术领域,其包括针筒,所述针筒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针筒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开设有支撑槽,两个所述支撑槽的内滑动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杆。该可防止针体脱出的血液内科用血液采集装置,通过设置支撑杆,首先将推动滑块再滑槽内向上滑动,滑块带动支撑杆在支撑槽内向上挤压弹簧,针头通过通孔向上伸出,医护人员进行使用,待达到一定容量时,医护人员松开滑块,通过弹簧的弹力将滑块向下弹出,滑块带动支撑杆在滑槽内向下滑动,支撑杆带动针头收回针筒中,可以防止针头外露被污染或意外刺伤人体,同时降低了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血液采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防止针体脱出的血液内科用血液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检验过程中用于采集血样,主要由针头和针杆组成,但是目前市场上使用采血针抽取血液然后注入试管内进行检验的过程中,血液会暴漏在空气中,细菌容易进入血液,血液容易变质,造成检验结果不准确,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并且采血针在用完之后,护套有时会发生脱落,医护人员会遭到受污针尖的意外伤害,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给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防止针体脱出的血液内科用血液采集装置,解决了细菌容易进入血液,血液容易变质,造成检验结果不准确,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并且采血针在用完之后,护套有时会发生脱落,医护人员会遭到受污针尖的意外伤害,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给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防止针体脱出的血液内科用血液采集装置,包括针筒,所述针筒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针筒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开设有支撑槽,两个所述支撑槽的内滑动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表面卡接有针头,所述针头的底端与连接管的顶端接通,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套接有滑套,所述滑套卡接在针筒的下表面,所述连接管的底端与软管的顶端接通,所述软管的右端与出水管的左端接通,所述出水管的外表面套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右侧面卡接在收集箱的左侧面,所述收集箱内壁的下表面与导管的顶端接通。
所述导管的底端与消毒箱的顶端接通,所述消毒箱的右侧面与固定块的左侧面接通,所述固定块内壁的上表面开设有截流槽,所述截流槽内卡接有截流板,所述截流板的下表面螺纹连接有螺钉,所述螺钉的顶端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所述螺纹孔开设在固定块的下表面,所述固定块的内壁的上下两表面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滑动连接有卡块,两个滑块的右侧面与同一个采血管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采血管的下表面与固定块内壁的下表面搭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杆的正面与滑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滑槽开设针筒的正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槽内壁上表面与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底端与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导管的形状为梯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收集箱的正面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正面设置有标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采血管位于凹槽内,所述凹槽开设在固定块的上表面。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未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443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