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诱发且能量逐级逐舱释放的反舰毁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242623.0 | 申请日: | 2020-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40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冯高鹏;李会敏;余春祥;牛公杰;卢永刚;李俊承;石啸海;王守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42B12/02 | 分类号: | F42B12/02;F42B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许驰 |
| 地址: | 621908***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诱发 能量 逐级 释放 毁伤 装置 | ||
1.自诱发且能量逐级逐舱释放的反舰毁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对第一层舰船舱壁侵彻穿孔的弹头;
至少为两级的串联体;每级串连体均包括壳体、只在高应变率冲击压缩下发生反应的冲击反应含能材料、连接侵彻体,其中第一级串连体的壳体一端与弹头连接,第一级串连体的壳体另一端与第一级串连体的连接侵彻体连接,并在壳体、弹头和连接侵彻体之间形成封闭的空间,第一级串连体的冲击反应含能材料置于该空间内;其中第二级串连体的壳体一端与第一级串连体的连接侵彻体连接,第二级串连体的壳体另一端与下一级串连体的连接侵彻体连接,并在第一级串连体的连接侵彻体、第二级串连体的壳体和第一级串连体的连接侵彻体之间形成封闭的空间,第二级串连体的冲击反应含能材料置于该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诱发且能量逐级逐舱释放的反舰毁伤装置,其特征在于,串联体为四级,第一级串连体均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冲击反应含能材料、第一连接侵彻体;第二级串连体均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冲击反应含能材料、第二连接侵彻体;第三级串连体均包括第三壳体、第三冲击反应含能材料、第三连接侵彻体;第四级串连体均包括第四壳体、第四冲击反应含能材料、第四连接侵彻体;第一壳体一端与弹头连接,第一壳体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侵彻体连接,并在第一壳体、弹头和第一连接侵彻体之间形成封闭的空间,第一冲击反应含能材料置于该空间内;其中第二壳体一端与第一连接侵彻体连接,第二壳体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侵彻体连接,并在第一连接侵彻体、第二壳体和第二连接侵彻体之间形成封闭的空间,第二冲击反应含能材料置于该空间内;其中第三壳体一端与第二连接侵彻体连接,第三壳体另一端与第三连接侵彻体连接,并在第二连接侵彻体、第三壳体和第三连接侵彻体之间形成封闭的空间,第三冲击反应含能材料置于该空间内;其中第四壳体一端与第三连接侵彻体连接,第四壳体另一端与第四连接侵彻体连接,并在第三连接侵彻体、第四壳体和第四连接侵彻体之间形成封闭的空间,第四冲击反应含能材料置于该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诱发且能量逐级逐舱释放的反舰毁伤装置,其特征在于,弹头和每级串连体的连接侵彻体均采用钨合金材料制成;每级串连体的壳体均采用钢材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4262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震型人造石英板材
- 下一篇:一种可自动加油的齿式联轴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