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污口预处理围堰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32708.0 | 申请日: | 2020-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98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洁;杨卫星;陈林;毛先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广东旷野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C02F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任毅 |
地址: | 51029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污 预处理 围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污口预处理围堰,其包括至少一块围堰壁板和至少一块无机复合壁板,围堰壁板与无机复合壁板相互连接形成沉淀池,沉淀池与排污口连通,无机复合壁板的外侧设有生态净化结构,无机复合壁板的高度小于围堰壁板的高度。排污口将污水排入沉淀池中沉淀,污水中的污染物与无机复合壁板反应的同时,污水在沉淀池中积聚至漫过无机复合壁板,继而污水在生态净化结构中被进一步净化,最后流至河道中。本实用新型对排污口的出水进行预处理,有效地降低了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从而大大降低了排污口污染对河道的冲击负荷,使其不超过河道的自净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治理技术领域中的一种排污口预处理围堰。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量大大增加。但是由于污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造成大量的生活污水、甚至是工业污水通过排污管道进入城市内河,使得城市内河逐渐成为纳污水域,水质逐年恶化,随处可见黑臭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排污口预处理围堰,其能降低排污管污水中污染物浓度,从而降低河道污染物负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排污口预处理围堰,其包括至少一块围堰壁板和至少一块无机复合壁板,所述围堰壁板与无机复合壁板相互连接形成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与排污口连通,所述无机复合壁板的外侧设有生态净化结构,所述无机复合壁板的高度小于围堰壁板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生态净化结构包括包围结构和净化滤床,所述包围结构包括无机复合挡板和至少一块第一侧板,所述无机复合挡板与无机复合壁板相对设置,所述净化滤床位于无机复合壁板与无机复合挡板之间,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在无机复合壁板和无机复合挡板的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无机复合挡板的高度小于无机复合壁板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和生态净化结构均位于河道中,所述无机复合挡板的高度大于河道的水面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净化滤床包括从下往上铺设的火山岩和基底料,所述基底料上种植有水生植物。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净化滤床的底部设有烁石底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生态净化结构远离沉淀池的一端设有人工湿地,所述人工湿地的至少一侧设有第二侧板,所述人工湿地的顶面高度低于第二侧板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排污口将污水排入沉淀池中沉淀,污水中的污染物与无机复合壁板反应的同时,污水在沉淀池中积聚至漫过无机复合壁板,继而污水在生态净化结构中被进一步净化,最后流至河道中。本实用新型对排污口的出水进行预处理,有效地降低了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从而大大降低了排污口污染对河道的冲击负荷,使其不超过河道的自净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广东旷野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广东旷野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327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