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模组电极固定块与端板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26027.3 | 申请日: | 2020-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5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杜建伟;高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创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30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顾云义 |
地址: | 266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模组 电极 固定 连接 结构 | ||
一种电池模组电极固定块与端板的连接结构,包括电极固定块、端板和输出极铝排。所述电极固定块设于端板上端。所述输出极铝排设于电极固定块上。所述端板顶部设置有梯形槽。所述电极固定块的下端设有梯形块,所述梯形块与梯形槽间隙配合。所述梯形槽下部设有电极固定块退出口,所述电极固定块退出口的末端设有电极固定块限位面。所述梯形块的下部设有限位块。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固,电极固定块与端板通过梯形槽进行固定,电极固定块上有限位块,端板上有限位面,不需要输出极铝排受力,对输出极铝排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且端板的高度到电极固定块的底部即可,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电极固定块与端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锂离子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相关技术中,多个单体通过并联和串联的方式相连,并配以相应的侧板和端板用于固定电池,电极固定块通过与端板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输出极铝排焊接后对电极固定块进行上下方向的定位,同时电极固定块对输出极铝排进行支撑及绝缘保护作用。但是现有这种连接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电极固定块以自上而下的装配方式与端板插接,电极固定块与端板之间仅有定位机构,并无法对电极固定块进行完全固定。2)电极固定块在上下方向的定位是靠输出极铝排焊接完成后对其固定的,仅通过铝排对其固定,结构不稳固。3)电极固定块两侧需要有端板进行支撑,端板的高度要到电极固定块中部位置,导致端板较重,成本增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电极固定块与端板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模组电极固定块与端板的连接结构,包括电极固定块、端板和输出极铝排。所述电极固定块设于端板上端。所述输出极铝排设于电极固定块上。
所述端板顶部设置有梯形槽。
所述电极固定块的下端设置有梯形块,所述梯形块与梯形槽间隙配合,所述梯形块可以插入到梯形槽内。从而可使电极固定块采用横向插接的方式连接于端板上端。
所述梯形槽的下部设置有电极固定块退出口,所述电极固定块退出口的末端设置有电极固定块限位面。
所述梯形块的下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端板上的限位面相配合对电极固定块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固定块顶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输出极铝排一端设置有端极片,所述端极片可插入到支撑座内。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固定块的顶部镶嵌有螺母,所述端极片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可穿过螺栓并固定在镶嵌螺母内,从而将电极固定块和输出极铝排、铜排(用于连接两个模组)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端板高度达到电极固定块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端极片底部与支撑座接触,侧面为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的宽度比电极固定块退出口的宽度略小,每侧都留有一定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结构稳固。电极固定块与端板通过梯形槽进行固定,电极固定块上有限位块,端板上有限位面,仅由电极固定块与端板的配合就可以起到非常稳固的固定作用。本方案中的结构不需要输出极铝排受力,对输出极铝排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
2)降低端板的重量,降低成本。本方案中端板与电极固定块的连接结构要求端板的高度到电极固定块的底部即可,同时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中a、b、c分别为端板不同视角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创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创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260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进气均匀的环形炉体进气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电池储能系统